七、君士坦丁进军罗马击灭马克森提乌斯(312A.D.)(第2/3页)

从米兰到罗马,不论是使用埃米利亚公路还是弗拉米尼亚公路,行军都非常方便,但君士坦丁不能够马上前往击灭暴君。为了审慎起见,他必须先对付在意大利的另一股敌军。因为该股敌军所处的位置及其实力,既可以在侧面拒止君士坦丁的军队前进,亦可在他前往罗马失利后,截断大军的退路。[225]卢里修斯·蓬佩阿努斯是勇气和能力都高人一等的将领,负责守备维罗纳,将所有部队都配置在威尼提亚行省。他听到君士坦丁将向他进军的消息后,立即派遣一批骑兵去迎战,但在布雷西亚附近被击溃,高卢的军团一路追击到维罗纳的城门。

君士坦丁睿智的头脑很快就认清当前状况,知道围攻维罗纳的重要性,也了解困难所在。[226]这座城市只有一条道路,经过狭窄的半岛通往西方,其他三面都为阿迪杰河所环绕,湍急的河流贯穿威尼提亚行省,可以使被围的城市获得人员和粮食的充分供应。

君士坦丁在经过几次不太成功的尝试后,终于在离城有一段距离的地方找到了一处渡河点,这处河流的水势比较平缓。君士坦丁率领部队渡河后,立刻围绕着维罗纳建立了坚固的工事,将城池团团围住。他鼓舞全军士气,不断发起攻击,蓬佩阿努斯孤注一掷的出击也被驱退。这位坚毅的将领在安排好防务、加强守备部队的实力后,就秘密逃出维罗纳。他逃离不是为了自己,而是顾虑整个城市民众的安全。在经过不屈不挠的努力后,他又集结一支军队,要与君士坦丁在战场决一雌雄。蓬佩阿努斯的策略是,若君士坦丁固守在围城的防线之内,他就与守城的部队配合,发起内外夹击。皇帝非常注意当前的动态,知道这支强大敌军将要迫近的消息后,除留下一部分军团继续围城外,便亲自率领这支无论在勇气和忠诚方面都让他深为倚重的部队,前去迎战马克森提乌斯的部将。

高卢军队最常用的作战方式,是将部队部署成两线配置。但君士坦丁认为敌军的人数远超过自己的部队,因此改变部署,减少第二线的兵力,延伸第一线的正面,以使之在长度上能与敌人保持适当的比例。这样调整后,使得由老兵组成的部队更能发挥战力,也不怕敌人从侧翼包围,后来证明这是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会战在接近黄昏时开始,双方坚持不退,激战整夜,将领的指挥已经没有施展的余地,完全依仗士兵的勇气。君士坦丁在晨光的照耀下展现出胜利的景象。这场大屠杀使成千的意大利人伏尸在原野上,蓬佩阿努斯也战死沙场,维罗纳立即无条件献城投降,守备部队全成为战俘。[227]当军官们向君士坦丁祝贺胜利时,也附带发了一阵牢骚,抗议君士坦丁没有善尽一位指挥官的职责,竟然表现得比部下还勇敢。军官们的建言中,有些话已经到鲁莽的程度,不过,就连最猜忌的君王听了也不会不高兴。他们恳求他在未来的作战中要注意保护自己,不要轻易涉险,因为他身系罗马和帝国的安危。

当君士坦丁在战场表现指挥能力和作战勇气时,意大利的君王好像不知道内战的灾难和危险已经蔓延到他的领土的中枢地区。马克森提乌斯依然沉浸在寻欢作乐中不理国事,想隐瞒军事失利的消息,不让公众知道,他用毫无根据的信心来欺骗自己,不敢面对现实,想就此拖延下去,事实上这只会令问题更加恶化。君士坦丁的快速前进[228]还是没有让他觉醒,不知自己即将面临致命的危险。他一直自我吹嘘,说凭着他的慷慨大方和罗马的威名,已经解决过两次敌军的入侵,现在也可用同样的方式驱退高卢叛变的军队。原来在马克西米安麾下服务的那些有经验和能力的军官,不得不告诉这位软弱无能的君王,他马上就要大祸临头,这才使他警觉不能再醉生梦死。下属还敦促他要鼓舞剩余部队的勇气,这样才能避免自己陷入灭亡的命运。马克森提乌斯的作战资源,无论是人力或金钱,两方面都很充足,禁卫军要想保持强大的实力,想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安全,就得跟他采取一致的行动和目标。因此第三支军队很快编成,兵员数量比在都灵和维罗纳两次会战损失得还要多。

但是皇帝毫无领军作战的意愿,对军旅之事完全外行,担心战斗带来的危险以致惊惶不已。他的畏惧还带有迷信的成分,对于各种征兆和预言非常在意。根据四处听到的谣传,他知道君士坦丁好像已经威胁到他的生命和帝国,因此,即使再胆怯也不得不鼓起勇气,迫得他只得亲临战场。他已经无法忍受罗马人民对他的藐视,在竞技场上到处能听到愤怒的喧嚣,暴民围住皇宫大门,指责这位懒惰的君主是个胆小鬼,大声赞扬君士坦丁无畏的精神。马克森提乌斯在离开罗马之前,特别请求西比莱神谕给他指示。这些古代预言的守护者,虽然无法通晓命运的秘密,但却精通解释神谕的各种技巧。于是就针对当前的状况,给他一个模棱两可的预告,不论战争的结局如何,都可以保持神谕的令名于不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