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第2/7页)

他以前的厂从来没打过广告,他也不知道广告能有什么效果。

为了不背上「克老板」的名声,他联系上好几个一同从厂子里出来,现在跑到外地广埠屯电子一条街混饭吃的好哥们儿,让他们帮忙在店头拉个横幅打广告。

依他所想:能卖一点是一点吧,只要销量还有,至少能保证士气。

如果老天安排人的生命中一定要有几个时间必须焦虑,那逃也逃不掉。

新一期《计算机世界》发出后两个星期,所有库存汉卡卖了个精光。

生产主管的焦虑从「生产这么大的量,要是卖不掉怎么办」,变成了——“四面八方来人来电来信催货,来不及交货怎么办。”

到月底一结账,许多工人的加班费比正经的月工资还要高。

一度引发了跳槽热,工人纷纷从其他民营厂辞职出来,领导问其跳槽原因,回答:“厂子的业务量不饱和,不加班,我有家有口的,需要钱。”

广告登出后的销量,甚至比安夏预想的还要高。

安夏看的全国计算机保有量的数据来源是品牌机,也就是出厂就已经被安装调试完整,有牌子的电脑。

性能稳定,但是贵。

不过许多人也没那么特别追求性能稳定,都是攒着玩,又不是工作。

就如同一三十年代就开始有人会「攒」自行车,五六十年代「攒」矿石收音机一样,此时已经有许多年轻人会自己「攒」电脑。

上个月的工资买CPU,这个月的工资买个主板,下个月的工资买个内存……

自己动手拼个兼容机出来,价格比品牌机便宜一半不止。如果能通过关系搞到一手硬件,那就更便宜了。

这种一个零件一个零件攒出来的计算机,当然不在国家的正式统计报告之内。

也实在是没办法统计。

除了个人用户的数量比安夏想像的要高许多之外,她也没想到,还有许多私人个体户过来说想当代理商。

他们中有许多广埠屯电子一条街的商户,还有中关村电子市场、赛格电子配套市场、珠江路江计电子一条街……

“这是……都到齐了啊?”这四条街,在往后的一十多年,都是国内电子市场的风向标,IT界有什么风吹草动,这四条街最先知道。

能在这四条街上铺货,安夏求之不得。要不是这些街上的企业都太过零碎,全是小单位,安夏又人手不足,她早就下手了。

在紫金汉卡热销的同时,安夏也在时刻紧盯着国外微软公司的动向。

余化龙此时已经在美国,IT界有什么风吹草动,他就打越洋电话过来告诉安夏。

他一度以为安夏也在研发中文操作系统,想要一举取代DOS的地位。

其实安夏只是想知道,微软什么时候推出致命的Windows 31系统。

那个系统直接用软件解决了汉字问题,该系统一出,全国汉卡的销售就像被按下了休止符。

手里还有存货的人,就等于放了一仓库的垃圾,毫无用处,还得想办法把它们处理了。

这是九十年代初新技术对旧技术的一次巨大冲击,许多卖汉卡的人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不是破产了,就是想别的办法挣扎求生。

安夏只隐约记得,31推出的时间,与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时间是重叠的。

只要在这个时间之前,汉卡的销售还是爆炸似的增长。

必须趁着这个风口,抓紧赚一波。

紫金汉卡的销量已经非常高了,生产部门整天忙得跟抽陀螺似的,根本停不下来。

可是,安夏居然还在打广告,她不仅在《计算机世界》打广告,也终于出手,在央视投放。

“我们都卖得这么好了,还要打广告干什么啊?”生产部主管不理解,未完成的订单量已经让他整天焦虑。

“你知道我们的竞争对手有多少吧?一旦我们不打广告,自然有人想要把我们挤下去。”

安夏虽然说不清楚原理,但是她知道,商品必须保持曝光量。

两大著名洋快餐,谁不知道。

两大著名可乐,谁不知道。

几个头部电子产品生产商,谁不知道。

人家那广告打的叫一个铺天盖地,防不胜防,逃都逃不掉。

原先那个安夏自己找上门,希望他们预装紫金汉卡的计算机制造厂,由于占了一年预安装协议的光,现在对外宣传他们电脑的时候,骄傲地打出:我们预装了紫金汉卡。

销量也比过去提升了不少,生产线也扩展了四条。

他们现在看见外面的最高配置已经是386,便打算慢慢减少286电脑的生产量,转而生产386型。

要生产新电脑,就要把旧电脑的库存都清掉。

领导们着实没有想到,电脑这么快就从286升级到了386,他们干了安夏的生产主管焦虑的事——生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