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汇报(第19/25页)

首长同志,我想在这里就此打住算了,我忽然又觉得自己向自己提问这种形式过于古老,缺乏新意,而且容易出现重复现象了。重复是一个人的致命伤,我已经从我过去每天夜里的工作中证实了它。我在鸡蛋壳上钻孔,每天必得创新,比如今天钻出一朵梅花的图案,明天就得钻出一条牛的心脏或胃,一定要有所不同甚至截然相反,我才能心安理得。不然我就只能用少吃一顿饭或一睡几天不醒等恶劣行径来对自身施加惩罚。其结果是身体日渐衰弱,最后只好暂停工作。休息一段之后,东山再起,这一次对自己要求更严,非得要脑子里面空空如也才来动手,动手工作起来后还得不断怀疑,否定自己的一切成就。比如有一回我紧张不断地工作了一夜,直到黎明的钟声敲碎了我的遐想,我睁开眼,发现了工作中出现的某种雷同,于是敲碎蛋壳,发狂地跑出了屋子。首长同志,我不是要标榜自己,完全避免重复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能的事。我只能训练自己的手,让它充分舒展,时而僵硬时而柔软,让它兴之所至,在那道具上刺出我意想不到的古怪图案,既不是梅花也不是牛的内脏,而是一种叫不出名字的东西,如果连我自己都看不清,那就是成功了。重要的是舒展,同时对自己的工作半心半意。举个例子说,在工作的同时用一个动作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这个动作可以是嗑瓜子,也可以是搔自己的脚板心,反正要达到心不在焉的效果,越是一心二用你的工作的成就就越高。我发现很多同行,他们干了一辈子的发明仍不过是个庸才,就是由于他们过于聚精会神。这倒不是一种方法问题,而是一种生活态度,对生活的态度也要归结到一个人的天分上去。我这个人生来心不在焉,所以才取得显著的成就,旁人想学也学不成。哈,我似乎有点自高自大了,我是个什么东西?一只猴子,我想说的是:一个人想学一只猴子那样生活,是学不会的,当然像猴子般生活也实在没什么好骄傲的。

我刚才说我要换一种方式,我这就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叙述我的观点和经历,我将使用一个第三人称“他”,这会带来很多方便。我这就开始。

前言

他是一个发明家。他发明了一种特殊的工艺。他已届中年,前程远大。他的发明得到了工业部的承认。

正文一

一个偶然的机缘使他得知:原来他的发明是无人需要的,大彻大悟不是突如其来,而是像被追击的兔子一样,一步一步被逼到那上面去的,“事实”便是持枪的猎人。

起先那些年头是在混沌和自足中过去,他自认为与外界融为一体,每逢他在自己家里吃下一个包子,他就欢欣鼓舞地认为这一举动是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联的,为此他可以通宵达旦地兴奋,制定发明的计划。有一天,邻家的顽童用足球打碎了他家一块窗玻璃,他立刻认为这是蓄意的破坏,认为有人在日夜监视他的工作,于是休息三天。这样的例子不计其数。混沌的好处便是使人思路清楚,消除盲目。奋发有为的岁月一直持续到他进入“现实”。现实指的是他与他的老婆、邻居们、同事们的关系,这些关系形成一个复杂结实的网,所谓持枪的猎人就是指他们。自从进入现实之后,他就成了兔子,持枪者反复逗弄,折磨他,一个回合又一个回合,忽然有一天又引来唤作食客的汉子。食客将真相告诉他:无人需要他的发明。同时又留下一线生机:出路乃在于降低理想和人格,当一名做粗活的佣人,剔除任何不切实际、不甘心的妄想,以获得他本人的首肯。他对食客的感情是极其矛盾的:他既仇恨他又不得不彻底依靠他,因为他是他的精神支柱,他的灵魂,他的发明赖以存在的最后前提,反对他就是否认自身的价值。总之他完了,最后俘获他的猎人是一名鞋匠。

现在他的世界观有了很大的改变,但这种斗争仍将持续下去,他还在反抗食客的专制。

不久前有一位老翁钻进他屋里来,顺手抓走了两个蛋壳,在门口与他相遇。让我们听听以下的对白:

他(心存侥幸地紧盯老翁抓蛋壳的手):为什么你对它们如此重视?

老翁(有点耳背):什么!?

他:你手里的东西。

老翁(暴怒):啊!你认为我是个贼!你看错了人!我从未偷过东西,闭上你的臭嘴!

他:我没说你偷,你把它们拿去,我高兴得很。不过既然你不认为你拿的是东西,我的高兴也就成了自我欣赏。好啦,你走好啦,没人阻拦,你快走,天色已暗,外面看不清路啦。

老翁(悻悻地):你这个诡辩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