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第18/36页)

她的话倒让他有点吃惊。如果董迈真是像她说的那样,为啥她还要把这些信当成宝贝一样收着?她真的恨他吗?他有些摸不着头脑。

吴曼娜在二月份发现自己怀孕了。她坚决要求和孔林分床睡。“我不想伤着孩子。”她解释说。孔林明白她的意思是,在婴儿出生之前他们不能再行房事。他同意了。他从总务科借来一张行军床,支在屋角里。

孔林没有想到她还能怀上孩子。吴曼娜已经四十四岁了,早过了受孕的最佳年龄。现在他不禁有些担心,因为她心脏不太好。自从他们结婚以后,她隔一阵子就会犯心律不齐的毛病,血压也总是偏高,但是做心电图倒没查出有什么严重的问题。她是高龄孕妇,生孩子恐怕不会顺当,孔林的忧虑又加重了一层。他几次劝她去做人工流产,没想到她坚决想要这个孩子。她说,他们结婚就是为了生孩子,她可不想光开花不结果,做个一辈子生不出孩子的女人。这次怀孕可能是她最后的机会了。她甚至告诉他:“我希望咱们这次能是个儿子。我想要个小孔林。”

“我不相信这套封建玩意儿。男孩和女孩有啥区别呢?”

“女孩命苦。”

“你算了吧,我可对再要孩子没兴趣。”

“不,我要有自己的孩子。”

孔林见说服不了她,也就不再提了,随她去吧。

她的妊娠反应非常强烈,经常呕吐不止,甚至深更半夜邻居们也能听到她哇哇的吐声。她也不再注意自己的外表了。她的脸浮肿起来,眼圈周围的皮肤变得暗黑松弛,好像刚刚哭过一场。另外,她食欲奇好。她大口大口地喝海带炖排骨汤,说婴儿需要营养,喝完了还拍拍没有显形的肚子。更要命的是,她的口味反复无常,今天想吃地瓜,明天就会馋杏仁酥。有一天她记起海蜇皮好吃,就央告孔林去给她弄点来。木基是个深处内陆的城市,春节过后就连泡发的海蜇也是稀罕物。他晚上下班以后骑车四处去寻找海蜇皮,每次都是空手而归。他请几个家住在城里的护士帮忙,她们也毫无办法。最后还是通过伙食科一个干部的亲戚,才在一家水产商店里买了两斤腌泡的海蜇。

吴曼娜用水把海蜇皮上的沙子和盐粒洗掉,切成细丝,拌上醋、蒜泥和香油。整整三天,她每顿饭都要咯吱咯吱地嚼海蜇皮。她让孔林也尝一点,但是他受不了那股腥气。

到了第四天,就不见她把海蜇丝端上桌了,好像她根本不知道有这样一个菜。剩下的半碗海蜇丝静静地搁在碗柜架上。

宁医生的母亲成大妈有天晚上来串门,她对吴曼娜说:“你真有福,想要啥就能吃啥。当年我生头一个儿子的时候,两个月里只吃了十个鸡蛋。后来怀了第二个孩子,馋烧鸡馋得跟疯了一样。那时候穷啊,连只鸡翅膀都买不起,只好每天早上到熟食铺子里去看看烧鸡啥样,不过是去闻闻味儿。”

老太太的话勾起了吴曼娜的馋瘾,她也开始想烧鸡了。孔林每隔一天就从附近的小吃店给她买回来一只。烧鸡不便宜,孔林有些担心—他每月的工资也就够买十五只烧鸡。幸好,她对烧鸡的兴趣持续了不到两个星期。接下来就是石榴,她一定要孔林去想办法,可是冰天雪地的到哪儿去找石榴?她真馋那些粉红的颗粒啊,酸酸的,甜甜的,一咬一口水。她一想起来就直咽唾液。有天晚上她梦见了一棵粗壮的大树,上面挂满了开了口的石榴。她告诉了孔林这个梦,而且自己圆梦说石榴是吉祥果,预示着他们会有一个大胖小子。吃不到石榴多少矫正了一下她那变换不定的胃口,她又开始正常吃饭了。

结婚以后,孔林就很少看书了。门旁边立着他的书架,书仍然装得满满的。但是架子上也摆了水杯子、药瓶子、眼镜盒、手电筒、不倒翁,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小摆设。书顶上积了一层尘土,他和妻子都懒得打扫。相比之下,吴曼娜倒是看了不少书,都是讲怀孕、生产和育儿的读物。她把医院那个小图书馆里这方面的书都借来了。她一边看一边感叹自己对生养小孩知道得太少了。到了吃晚饭的时候,她会告诉丈夫自己一天里都读了哪些内容。他心不在焉地听着,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她对他的缺乏兴趣很恼火。

除了读书之外,她还忙着给婴儿准备小衣服和尿布。她到处跟人家要穿破的衬衫和睡衣,因为尿布最好用松软的旧衣服,这样不会擦伤婴儿的嫩皮肤。晚上她经常不着家,到邻居家串门,跟人家学做婴儿的小被子和小枕头,或是用毛线钩织小袜子和小鞋。她花了七十多块钱买了三斤毛线,孔林奇怪她啥时候变得花钱这么大方,甚至有些浪费了—一个刚出世的婴儿哪用得了这么多的毛线衣服。但是他没有抱怨,因为她是花自己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