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罗摩衍那》(第3/3页)

在这里,我们还必须解答一个问题:为什么《摩诃婆罗多》被称做“历史传说”,而《罗摩衍那》却叫做“最初的诗”呢?两部史诗的内容几乎完全一样,用的也是同一种诗体。我认为,区别只表现在文体方面,表现在艺术风格方面。《摩诃婆罗多》的艺术风格比较简明、朴素,很少雕饰。从文体发展的历史来看,它代表一个比较原始的阶段。而在《罗摩衍那》中,除了简明、朴素的诗章以外,还有不少的精致细腻、彩绘雕饰的诗章,极少数诗章甚至雕琢刻镂,玩弄文字游戏,同以后的古典梵文文学作品简直没有什么两样。从艺术风格上来看,《罗摩衍那》好像是处在一个从史诗向古典梵文文学发展的过渡阶段。难道这就是它被称做“最初的诗”的原因吗?

以上简略地说明了与《罗摩衍那》有关的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

至于为什么翻译《罗摩衍那》,那道理是非常明显的。列宁说:“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青年团的任务》)毛主席说:“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有这个借鉴和没有这个借鉴是不同的,这里有文野之分,粗细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鲁迅主张拿来主义,他说:“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拿来主义》)为了创造社会主义新文艺,为了极大地提高我们的科学文化水平,不去拿来,不去借鉴,就会事倍功半;反之,就会事半功倍。道理就是如此地明显。而我们之所以翻译《罗摩衍那》,其原因也就在这里。

中印文化交流已经有了二千多年的历史。中印两个伟大的民族互相学习了很多有益的东西。在这漫长的时间内,我们中国人民本来早就应该有机会去欣赏《罗摩衍那》这一部伟大的作品了,但是为什么直到现在才翻译呢?那就是因为以前没有翻译的可能。在中国历史上,在一千多年的时间内,中国和尚和外国和尚翻译了大量的佛经,其动力就是宣传宗教,宣传迷信,获得功果,成佛作祖。而在他们眼中《罗摩衍那》是不能帮助他们达到这个目的的。所以,虽然在佛典中有不少地方提到这一部史诗,却没有任何一个和尚想去翻译它。只有到了现在,时代变了,追求宗教功果的想法早已成了历史陈迹,我们现在追求的是中印两大民族的友谊,追求的是互相学习和互相了解。因此才有可能逐步翻译介绍印度各种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印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今天得以实现,难道还有比这更令人欢欣鼓舞的事情吗?是为前言。

1978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