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求学之路(第8/22页)
如今在德国仍有很多精致的小城镇,在那里几乎看不到一座现代化的建筑。悠长有点潮湿的小巷里,古朴典雅的木桁架老屋一座挨着一座,雪白的墙上缠绕着碧绿的常春藤,老屋的窗台上色彩艳丽的鲜花正在盛开。即使是德国的一些大城市也很少见到摩天高楼林立的景象。但是当我们走进那些有着木头清香的百年老屋时,却会发现内部的生活设施是绝不逊于现代建筑的:电源、暖气、冷热水、浴室、抽水马桶等一应俱全,可以说是面面俱到。于是经过了修缮的木桁架建筑就成为了历史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木桁架建筑作为德国的典型建筑样式,已经成为德国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全世界恐怕没有哪个地方像德国这样拥有数量如此之多的木桁架房屋,而且不管从造型、风格和色彩等方面来看都是非常丰富的,甚至可以说没有一座木桁架房屋是完全相同的。德国曾开辟了一条所谓“桁架房屋之路”,整个路段中,除了能够欣赏各有特色的木桁架房屋以外,疗养地、度假地与自然公园也点缀其中,还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名城。这条路线把全世界具有空前数量和质量的桁架建筑串成了一条美丽的珍珠项链。青山绿水掩映中的木桁架房屋让人感觉仿佛走进童话世界。
让我们看看这些朴素的木桁架建筑吧,它们毫不张扬,可是它们的美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矗立在那里,静静地诉说着一段又一段平凡与不平凡的岁月,就像我们的祖母那样亲切而温暖,而钢筋水泥玻璃幕墙的现代写字楼,永远不会像也不可能像木桁架建筑那样让我们觉得温暖。纵观三毛长期居住过的那些居所,从台湾的传统老屋到撒哈拉的当地土房,再到加纳利群岛的海边小别墅,可以看得出三毛也在下意识地躲避冷漠的钢筋建筑,不管她怎样特立独行,她始终还是一个渴望爱与温暖的女人。
木桁架建筑为无数家庭提供了一个温暖舒适的居所,而且不需要浪费特别多的钱,也不需要昂贵笨重的石料,木料也用的不是特别多,建墙用的粘土也是随处可得。这的确是一种集美感、节能和环保于一体建筑方式。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木桁架建筑在德国不仅仅只是受到精心保护的老古董,直到今天还有人在建造新式的木桁架建筑。当然今日的建筑技术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追求美感、节能与环保完美结合的建筑理念是一直不会改变的。
美丽与庄严的代名词——德国教堂
“感谢上帝,给了我永恒的信仰,她迎我平安地归来,又要带着我一路飞到北非我丈夫的身边去。我何其有幸,在亲情、友情和爱情上,一样都不缺乏。”
——三毛
教堂,希腊文写作kyriakon,原意是上帝的居所。
夕阳西下,教堂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安详,伴随着教堂钟楼响起的阵阵洪亮而深沉的钟声,一群群白鸽扑棱着翅膀腾空飞起,久久地盘旋在高高的塔尖下。塔顶在阳光的折射下流光溢彩,整个教堂的外观精致而华丽,外墙由磨光石块堆积砌成,再装饰以细腻而精美的浮雕图案。教堂旁边是盈满圣水的大理石洗池,上帝的信徒们在池水里蘸了圣水,在胸前虔诚地画着十字,并朗声念道:以圣父、圣子及圣神之名,阿门!进入教堂,有着穹隆形的屋顶、一排排木制的席位、琳琅满目的壁画、彩色玻璃镶嵌的修长花窗。高低不同、错落有致的花窗上的彩色玻璃绘满了圣经故事的彩图,阳光透过花窗斜射进来,通过折射,变得五彩缤纷、幽暗朦胧起来,犹如梦幻一般,这使得教堂内部充满了庄严肃穆的气氛。
弥散开始时,在管风琴的悠扬伴奏声里,穿着洁白圣衣的唱诗班会诵唱圣歌,那声音格外动听。祭坛中,神父念念有词地带领着手捧羊皮面烫金边、只有巴掌大小《圣经》的信徒们祷告,司祭熟练地舞动着链子上的小香炉,整个教堂香烟缭绕,被摇晃着的木铃发出清脆飘渺的响声。祭坛的前方是讲经台,神父常常会在上面讲述经文,声音通过高大的穹隆形的屋顶进行几次的折射,变得辽远而空旷,仿佛那就是从遥远的天国传来的主的启示……
由于父母和朋友信奉基督教的关系,三毛本人也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一直以来三毛都严格地恪守《圣经》中宣扬的博爱、宽容和仁慈,并以此作为她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这些都可以从她那一篇篇以爱为主题的游记散文中看出来。作家司马中原曾这样说过三毛:
“如果人生像幅画,三毛应该是意境高远,笔致空灵的水墨了。她不囿于既定格局,以她的真率信笔挥洒,在人生的斑驳中显呈了她的生命,无论是喜悦或是悲沉,对于她都有一种浸润。真纯的爱该是她创作的基本动力。她的性格,温柔而流变,有时动如风,有时静如潭,有时升如飘忽的流云,有时柔如一弯曲曲的溪水,不变的是她的真,她的爱。她的作品就这样地展现了她的自我,成为浑然一体的,活生生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