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师胡石予先生(第2/4页)
论画一吐心得语,中天月朗开层云。
山人出山为壮游,匹马北看黄河流。
万山挟我画师去,绝好奇缘燕市住。
知己乡士老南湖,秘阁同观万轴图。
宋元以还作者众,追摹日夜心神舒。
归来雄视六合内,龙门身价高一代。
投赠不肯不择人,是何意趣群疑怪。
沧桑世界感飘萧,人老河山酒一瓢。
秋风岁岁病缠苦,今日快谈兴高举。
对客殷勤无倦容,貌古语古情亦古。
出示杰作精气凝,我敢许君大寿徵。
题句多,梅旁几乎写得满满了。当游梁溪时,蒙孙伯亮殷勤招待,先师也画梅赠给他。题诗二首于其上:
夕阳老树影横斜,仿佛孤山处土家。
正是东风催解冻,满林晴雪有梅花。
导我山游初雪时,未遑溪馆一题诗。
要当重访高人宅,寄语梅花莫怪迟。
先师画梅,虽订有润例,但极低廉。某岁,柳亚子、高吹万、姚石子、余天遂、汪家玉、樊少云、赵眠云、范君博和我九人为先师重订画例,增加润金,然所增亦无几。总之,借此结墨缘,其他在所不计。先师四十五岁,时为一九一二年参加南社,画梅结缘更多,和胡寄尘神交没有谋面,寄尘题《近游图》索先师画梅,画成题诗云:
尔我未识面,结想在梦寐。
我为我写照,瘦有梅花意。
君貌复如何?倘与花无异。
先师又为高天梅画梅,题诗不粘不脱,如云:
淫霖作秋患,遂伤禾与棉。
吾民生活事,哀哉听诸天。
兀坐思愈苦,写梅心自怜。
故人久不见,乃寻翰墨间。
风雨犹未已,对此将何言。
东江王大觉,致函先师索画,有云:“与公未识一面,未通一札,读公诗文,窃仪其人。今忽尔以寸笺达公者,欲乞公画梅耳。则绿萼梅为我二人作介绍矣。西向发此言,想见剖函时掀髯一笑也。寄奉《青箱集》《乡居百绝》各一册,为先施之馈,法画亦祈早日见饷。此函专为乞画而发,不及它语,留它语,作第二函资料也。”先师复之,谓:“画梅喜画巨幅,纸小便无用武地。”大觉答以一诗:
画梅幅小负君才,却似幽花撑壁开。
试问乾坤如许大,可能容得几枝梅?
姜可生托柳亚子代索先师画梅,有两信致亚子,其一略云:“同社胡石予君,其人何似?闻善画墨梅,足下愿为我媒,丐得一帧否?昔彭雪琴眷杭州名妓梅仙,后梅仙死,彭氏尝誓画十万梅花,以志终身不忘之意。愚想慕彭氏为人,而所遇复同,独恨愚不能工画事,且所恋之梅影,犹在人间,黄金作祟,好梦如云,世少黄衫客,李益终为薄悻人耳。石予先生倘不我弃乎,则我死后,也留得一段伤心史,不让彭氏独步。愚命系一发,死期迫矣,足下其速有以报我。”其二略云:“早日接海上颁业琅函,并石予先生法画,交颈枝头,灵犀一点,石予知我者也,乞代为谢。”
张景云为南通张季直西席,且为先师外甥,索先生画梅,答书极详赡,我深喜其中的隽语,节录一段,如云:“余家小楼下,种蕉三年,今高与楼齐矣。其叶放半月者,深绿色,未几绿稍逊,色浅碧,间以澹黄,净比秋河,媚如春柳,每当晓露夜月,推小楼之窗,倚小窗之槛,一种秀色清影,时涵溢于吟榻囊书妆台奁镜间,余家止此劫余一楼,倘所谓一室小景非耶!王禹偁《竹楼记》云:‘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匀宜密雪,有碎王声。’余于芭蕉亦云。方今盛暑,烈日可畏,而余空庭如张翠幕,绿荫浓厚,颇受其益也。画梅稍迟,俟秋凉时为之,决不致与岭梅同放也。”
先师以诗自课,用竹纸装订成册,经月写满,又易新册。诗多如陆放翁,风格亦与放翁相类,作田园闲适语,耐人寻味。当时先师执教吴中草桥学舍,沐其教泽者,有吴湖帆、江小鹣、胡伯样、范烟桥、蒋吟秋、江红蕉、叶圣陶、顾颉刚等。圣陶、颉刚喜抄先师诗稿,先师因有句云:“吾门两生叶与顾,手抄吾诗乐不疲。”和先师同事的陈迦庵画师,也累累录存。又同事魏迪元,更把先师的诗稿油印出来,俾赠同好。所以先师对迪元更为相契。一自迪元离职赴吴扛,先师甚为系念,致短简颇有情致,涉笔似晚明小品。其一云:“昨夜梦足下,相处四五年,不觉其久,别三日便尔,甚矣足下之劳我思也!”其二云:“南廊残菊数盆,曝久干矣。剪其瓣,沸水泡之,香气清越,微苦,泡两三次,色淡而甘,饮之历许久,齿舌间尚留余味,惜足下不来共此耳!”其三云:“二十五日书到否?自足下之去,河又冰,邮船又阻,今再寄一诗,未知何日得达也。鸭淡园久绝芳躅,不念诸葛子瑜寂寞耶!”其四云:“读君书,如披南郊行旅图,想落日河干,虹桥十丈,古木数株,寒鸦有声,蹇驴得得,锦囊佳句,收拾当不少耶?茅店酒家,曾觅得一二佳处否?”其五云:“自君去此,得诗仅三首,其二即寄君者,霜叶满阶,扫护兰根,用以自遣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