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辛基

1987年初夏,我差不多时隔一年返回日本,目的是为了拿《挪威的森林》的清样。猜疑心很重的讲谈社的木下阳子(她本人自是矢口否认)也说“唔,极有意思”。于是放下心来。原本担心她若说出“什么呀这个光是拖拖拉拉的”可如何是好。另外旅欧期间(说法好像有些过时了)完成的保罗·索鲁(Paul Theroux)的《世界尽头》(World's End and Other Stories)和布莱恩(Courtant Dixon Barns Bryan)的《伟大的德斯里夫》(The Great Dethriffe)的翻译清样也要校对,就是说要把一年来的稿件集中处理完毕。虽说是工作,但毕竟要干的事太多,整个夏天为此报销了。

三本书的装帧定了下来,又同编辑这个那个商量完细节一一处理到只剩下印刷之后,再次离开日本。很有点像一次做好一个星期饭菜冷冻起来的主妇。从日本动身是9月初。虽是短期回国,但事情相当累人。要和人打交道,要处理红薯蔓式的接踵而来的杂务,脑袋成了一团乱麻。美味日本料理又要一段时间吃不成了,难受也只好忍了。

这次乘芬兰航空经赫尔辛基南下罗马。赫尔辛基是第一次来,准备住五六个晚上。北欧国家的航空公司大都叫人喜欢,芬兰航空更是我中意的航空公司之一。空姐绝对不算漂亮,体形也很难恭维,但基本部分很热情,落落大方而又没有生硬之处,全都显得悠然自得,笑吟吟忙来忙去。大概是只选健康女子进公司的。日本的航空公司的服务总体上我想是好的,但有的公司过于规范,未免令人觉得有些神经质(简直成了天上飞的麦当劳),而芬兰航空不妨说处于另一极。

从东京来到赫尔辛基,看上去这座城市总好像空荡荡的。路面宽,汽车数量极端之少,公园极端之多,街上一台自动售货机也没有,仿佛一座不怎么考虑经济效益的城市。城市规模不算很大,但也许道路宽阔的关系,走起来相当累,同在札幌逛街差不多。

此外城里女工数量多,无论去哪里都能看见正在劳作的妇女。或许因为人口少,公共汽车和电车的司机可以说几乎都是女性,从年轻姑娘到中年妇女,全都红着脸颊干得津津有味。人必须质朴、勤劳、健康这一思想在这个国家似乎无所不在。这点同罗马截然有别,除了少数例外,罗马人看上去都活得悠闲自在。较之罗马,气候也一塌糊涂,每天都阴沉沉的,冷雨淅淅沥沥下个没完。虽然时值9月,但早上在郊外跑步时手都冻僵了。

比寒冷更伤脑筋的是饮食。

走进餐馆,每个季节各有菜单。拿起一看,夏季菜单种类相当丰富。例如9月可以吃到波罗的海鲱鱼、鳕鱼、比目鱼、白鳟鱼、白鱼、七鳃鳗、兔子、野鸟、野鸭、蘑菇、草莓、越橘、洋李、红莓苔子、羊肉等等,极尽奢华。但夏季结束冬天到来的时候,到处冰封雪冻,食物来源少之又少。及至11月,使用新鲜材料的菜肴只有驯鹿肉、鳕鱼子和驼鹿肉。驼鹿肉!其实,即使在9月间,赫尔辛基街头餐馆的饭菜也绝对算不得美味可口,想到罗马市场上摆放的那些新鲜得几乎爆裂的神气活现的蔬菜,我无论如何也不能——尽管有些歉疚——在芬兰久居,不想在这种地方吃着甘蓝和腌鲱鱼过冬。尽管城市非常漂亮、给人印象良好。

不过除了寒冷和饮食,赫尔辛基这座城市还是极能让人放松的。人们温和稳重,而且人数少,几乎看不见排队。英语也相当通行,搭话时全都报以笑容。估计没有小偷,警察也难得一见。在街头见到的警察数量觉得也就是罗马的五分之一。

到达赫尔辛基机场时温度为8度,相当冷。毕竟离开日本时才一件T恤,不可同日而语。以日本说来,大体是11月末的气候,运动衫外面套一件皮夹克正好。想到到了隆冬时节可如何是好——仅仅这么一想——心里顿觉一阵发冷。我实在耐不住冷。这么着,鲍勃·迪兰的音乐会就免了。正赶鲍勃·迪兰和汤姆·佩蒂(Tom Petty)的乐队来到赫尔辛基,本想去听,但会场是名叫“冰雪大厅”(Ice Hall)——光听名字就彻骨生寒,居然取这么个名字——的音乐厅,吓得我打了退堂鼓。也罢。迪兰去年在武道馆[1]听了。顺便说一句,这“冰雪大厅”据说是打冰上曲棍球的地方,类似芬兰的武道馆。真有些担心鲍勃·迪兰得寒症,此人也年纪不小了。

迪兰没听,去听了赫尔辛基交响音乐会。会场在一座名叫芬兰音乐厅的漂亮场所。以日本说来,也就是中型音乐厅,但有一种十分亲密的氛围,能让人静心欣赏音乐。票价四十二马克(约一千二百日元)。厅内有酒吧,可以喝到雪莉酒,八马克(二百四十元)。大玻璃窗外面舒展着美丽的湖水(也可能是海湾)。白天鹅掠过湖面,黄昏的细雨静悄悄落在红叶斑斓的树林——风景极具北欧情调,仿佛听得见西贝柳斯[2]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