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 录(第32/33页)

【63】 此句中的“我的家乡”,指日内瓦。达朗贝尔在《大百科全书》第7卷“日内瓦”条中提出:在日内瓦修建一座剧院,上演伏尔泰的喜剧。1758年,卢梭发表他的《就戏剧问题致达朗贝尔先生的信》反对此举。——译者

【64】 《论不平等》即《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卢梭在这篇论文的正文前面加写了一篇长达十余页的献词:《献给日内瓦共和国》。献词行文的语气,作者说:因心情激动“有点儿放肆”。——译者

【65】 1759年11月15日,马尔泽尔布曾示意马尔让西在《学者报》为卢梭安排一个工作,在该报担任撰稿人,每月只须写两本书的提要就算完成任务。卢梭认为这是一个因人设事的“闲差”而没有接受这项工作。——译者

【66】 卢森堡先生,即后文所说的卢森堡元帅。卢梭和卢森堡夫妇初次相识的时间大约在1759年复活节前后。关于他和卢森堡的关系以及元帅夫妇对他的一生的影响,参见卢梭:《忏悔录》,第10卷。——译者

【67】 这个小标题是后来加在纳沙泰尔手稿第1页上的。——译者

【68】 卡尔丹(1501—1576):意大利数学家和哲学家。——译者

【69】 参见我在1750年发表的第一篇论文(2)的序言。——作者

【70】 此话是1764年我五十二岁时说的,那时我一点也预料不到我这把年纪会落到什么样的命运。现在,这篇文章中需要改写的地方太多,但我决定一句也不改。——作者

【71】 有一次,朗贝尔西埃小姐发现她的一把梳子的齿被弄坏了,便认为是卢梭干的。实际不是,朗贝尔西埃小姐错怪了卢梭。因此,任凭怎么惩罚,卢梭“宁可死去”也不承认。童年时候的这件事情,对卢梭性格的形成,影响极大,以致后来在写《忏悔录》时,也把这件事情叙了进去。参见卢梭:《忏悔录》,第1卷。——译者

【72】 (a)只要……将来也很可能是。(b)永远是。(c)人类能存在多长时间,它就能在多长时间里是。——作者

【73】 此处原文是省略号。——译者

【74】 卢梭于1712年6月28日出生;出生后十天,母亲因产后失调,于7月7日逝世。——译者

【75】 指他的父亲。卢梭的父亲是一个钟表匠。——译者

【76】 指巴西尔夫人,参见卢梭:《忏悔录》,第2卷。——译者

【77】 这里的“她”指华伦夫人。卢梭在他的《忏悔录》卷3中说:“我在她(指华伦夫人。——引者注)身边既不特别兴奋,也不有所奢望;我处在一种令人迷醉的宁静状态中。”参见卢梭:《忏悔录》,第3卷,巴黎“袖珍丛书”1972年版,上册,第162页。——译者

【78】 这段话指的是谁,不太清楚,有人说指的是《忏悔录》第7卷中提到的塞尔小姐。——译者

【79】 这个“她”指的是乌德托夫人。——译者

【80】 1757年10月15日卢梭在写给乌德托夫人的信中说:“我岂不是成了你的财产了吗?你岂不是把这个财产占为己有了吗?这一点,你想否认也是否认不了的……”——译者

【81】 《牧师的信仰自白》即《一个萨瓦省的牧师的信仰自白》,见卢梭:《爱弥儿》,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4卷,第377页。——译者

【82】 1764年12月31日卢梭在莫蒂埃收到一本专门攻击他的小册子:《公民们的看法》,小册子的作者没有署名。卢梭当时认为是一位名叫凡尔纳的日内瓦牧师写的。实际上这本小册子是伏尔泰写的。关于此事的经过,见卢梭:《忏悔录》,第12卷。——译者

【83】 这个页码,指的是1762年阿姆斯特丹版《爱弥儿》的页码。——译者

【84】 指卢梭的歌剧《乡村巫师》的剧情。1752年10月18日该剧在枫丹白露宫首次演出,获得巨大成功。——译者

【85】 在1770年底和1771年5月之间,卢梭曾先后在佩泽侯爵和埃格蒙伯爵等人家朗读他的《忏悔录》。这是他在一次朗读前发表的谈话。——译者

【86】 卢梭在朗读他的《忏悔录》之前,预感到有人来阻止,不许他公开朗读。后来,果然不出卢梭的预料,埃皮奈夫人向警察局告发卢梭,警察局遂下令禁止卢梭公开朗读他的《忏悔录》。——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