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一车一世界(第2/2页)
要是赶上“老头队”经过,那可就热闹啦。
“老头队”是一只三轮车队伍,平均年龄也就在五十岁左右。现在五十多岁了还能叫“大男孩”,那个年代就是老头儿了。
他们当中有些人到退休年龄,退休在家又闲不住,所以出来卖力气挣钱。有的是想个办法提前退休,就为拿着退休金,出来再多挣一份工资。
这些人中大部分孩子已经出去了,抱着连玩儿带挣钱的态度,所以干起活来心情不错。三轮车上载着重重的货物,他们屁股离座,奋力蹬车,不能掉队。让人家说体力不行,那还不如不干这活儿那,太丢人。
蹬空车的时候,队伍飞快地从马路上划过,谁也不能掉队。心情好或者喝了酒的时候,他们还会来个车技表演,一个后轮腾空,斜着骑。兴致来了还会大吼一声,马路边那些修车的、打牌的、喝茶的北京爷们,也高喊一声作为回应,仿佛对暗号儿。
别瞧这些人岁数挺大,但是一般的小伙子也不敢招惹他们,用北京话说,他们属于“老炮儿”,见过些阵仗的,跟他们动手不见得占便宜。
奶奶家门前的马路上,隔一段时间会有一辆公交车经过。那是十六路,从动物园到北太平庄的。是老式汽车,前面带个大鼻子。售票员没有座位,左手拿个票夹子,脖子上挂个书包装零钱,在门口儿站着。
售票员在前门儿站着的时候,先检查一下儿前门将要下车的人的车票。等车子到站一停,赶紧下车跑到后门口儿堵着,检查后门下车乘客的车票。每天就这么前门儿、后门儿两头儿跑,真挺累的。
学龄前的我,经常在每天晚上五点多钟的下班时间,坐在门口儿的大石头上,看着公共汽车缓慢地驶过,听着车里售票员肉嗓子的报站声音,看着坐着和站着的乘客,脑子幻想着,什么时候我也能拥有一张月票,神气地坐着公交车上下班。
我那时候绝对不会想到,现在我出门儿坐私家汽车,而且也不需要上下班了。
2000年左右我到中朝边境演出,在鸭绿江对面的朝鲜公路上,又看到了那种大鼻子的公共汽车,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