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监狱与流放(1834—1838) 第十四章(第8/8页)
14 费·伊·托尔斯泰(1782—1846),富有的地主,冒险家,曾逃亡美国,因而被称为“美国人”,有不少轶事流传民间。
15 引自《聪明误》第四幕第四场列彼季洛夫的独白。
16 帕夫洛夫(1805—1864),俄国作家和杂志编辑。他出身于农奴家庭,早年倾向民主,曾对果戈理的《与友人书信选集》提出过严肃批评。
17 指阿·费·奥尔洛夫。
18 谢尔巴托夫(1776—1846),俄国将军,当时任莫斯科总督。
19 《堂吉诃德》中的一个乡下女子,被堂吉诃德当作公主和自己的情妇。
20 法国国王路易-菲力普统治时期,曾提出选举改革法案,其中规定学位可作为选举资格之一,凡获得学位的人可享有选举和被选举权。
21 英国小说家理查逊的著名小说《克拉丽莎》的男主人公。
22 尤什涅夫斯基(1786—1844),十二月党人,曾任沙皇军需大臣,1825年后被流放西伯利亚。他死后,他的妻子继续在西伯利亚住了十多年。
23 尼·托尔斯泰(1792—1854),沙皇大臣,“美国人”托尔斯泰之弟。
24 米尼赫(1683—1767),原籍德国,1721年起在俄军供职,曾任俄军总司令及元帅等。1742年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佩雷姆城,1762年赦回。
25 萨尔马特人是古代的游牧民族,今已绝迹,他们的活动地区在今波兰和伏尔加河以西一带,因此波兰的民族运动者称自己为萨尔马特人。
26 波尼亚托夫斯基(1732—1798),波兰军人,1764至1795年间的波兰国王。
27 科纳尔斯基(1808—1839),波兰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参加过1830年的波兰起义。他主张俄国人与波兰人联合起来,共同反对沙皇专制制度。
28 指尼古拉一世之子亚历山大,1855年后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29 尼古拉一世赐给克莱恩米赫尔的伯爵纹章上有一句题词:“忠贞之心胜过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