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罪罚
曹操头痛了。
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头痛,曹操自己也不知道。
这是一种无名头痛。
人世间很多事都是无名。没有原因,没有结果,只有过程。
无名是宿命。对曹操来说,头痛就是他的宿命。他生命中几个关键的时刻都与头痛密切相关。
但是这一次,曹操的头痛尤其剧烈。
也许与关羽之死有关。曹操终于深切地认识到,他失去了一个可以与之风云际会的顶尖高手。
这是一种寂寞。
高手的寂寞。
所以,曹操不是头痛,而是寂寞。
华佗站在了他面前,准备医治曹操的头痛。
华佗说:“大王头脑疼痛,因患风而起。病根在脑袋中,风涎不能出,枉服汤药,不可治疗。”
华佗说:“某有一法:先饮麻肺汤,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方可除根。”
曹操听了,不置可否。
因为他不知道,人世间有没有一个医生可以医治寂寞。
寂寞是用利斧可以砍开的吗?
也许,世上的一切都可以用暴力手段解决。
争端。
不公。
仇恨。
但是唯独寂寞,是比利斧更锋利的东西。以利斧砍伐寂寞,利斧也就变成寂寞了。
甚至,曹操还想到了另一层。
复仇。
他高度怀疑华佗是替关羽复仇来了。
华佗曾经替关羽刮毒疗伤。曹操怀疑,在利刃与骨骼吱吱嘎嘎的摩擦声中,一个医者与患者的生死之谊就趁机建立起来了。
现在,关羽死了,华佗会不会借刀杀人呢?
曹操怀疑,会。
所以在曹操眼里,华佗手中的利斧是比寂寞更锋利的东西。它是仇恨,阉割寂寞的仇恨。它最终也是传奇。华佗玩的不是利斧,是传奇……
曹操终于心神大乱,杀机毕露。
他让华佗停止了呼吸,即便自己头痛依旧。
寂寞依旧。
但曹操疼痛的不仅是头,还有世事。
世事如火,无时无刻不烧灼着曹操,令他疲于应付。这不,孙权又上书了。孙权上书说:“臣孙权久知天命已归王上,伏望早正大位,遣将剿灭刘备,扫平两川,臣即率群下纳土归降矣。”
曹操一声冷笑。这是把我放在火上烤啊。表面上是劝我早正大位,可目的呢,无非是“遣将剿灭刘备,扫平两川”,为你孙权火中取栗罢了。
曹操当然不相信孙权会“率群下纳土归降”。他只相信,世上最美丽的说辞往往包含着最险恶的祸心。所谓“臣孙权”云云,无非是一道包装巧妙的迷魂药罢了。
不过司马懿以为,可以将计就计。
不错,孙权称臣目的险恶,但是他也暴露了一个命门——将自己置于被领导的位置。如此一来,曹操就拥有了位置优势,可以对孙权发号施令了。
不是要剿灭刘备,扫平两川吗?这个任务交给你孙权了。
曹操豁然开朗——世事真是利弊相生。有死门就有活门,走进死门还是活门,有时候仅仅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那么简单。
孙权一夜之间就被封为骠骑将军、南昌侯,领荆州牧,同时他又领受了消灭刘备的重任。孙骠骑将军的心情当然是不好受,可这一切都是他自作自受。他只能是封号先戴着,消灭刘备的事那是打死也不干。这年头,朋友就是敌人,敌人就是朋友。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谁知道明天谁是谁啊?
曹操最后的日子很快就来了。
没有人知道,头痛竟然能要人的命。
事实上,自从杀死华佗之后,曹操的头痛就一日胜似一日。直到建安二十五年的正月,曹操的头终于不痛了。
因为他,死了。
这是遗憾之死。也是宿命之死。这一年,曹操六十六岁,很多的壮志未酬,很多的因缘未了。关于中国,他一直有一个梦想。但是,世事诡异,不是每一个梦想都可以放在阳光下的。曹操自以为统一中国,舍我其谁,但在世人眼里,他却是野心家、阴谋家的代名词。曹操从一个有志青年奋斗成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老头,一生与其所处的乱世纠缠不清,恩怨相随。他是传奇,也是寂寞。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寂寞。别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曹操临死前说:“孤纵横天下三十余年,群雄皆灭,止有江东孙权,西蜀刘备,未曾剿除。”遗憾之情,溢于言表。
但是,曹操之死也是宿命之死。在他生前,中国的关键词是分裂、暴力、计谋、寂寞,在他身后,中国的关键词依然是分裂、暴力、计谋、寂寞。一切遥遥无期。一切欲哭无泪。曹操这个一生在马上的男人自以为可以改变世界,但直到死后,他才发现,他无法改变中国的版图,无法改变民生状况,无法改变国家信仰,无法改变世人对他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