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诟莫大于卑贱,悲莫甚于穷困
要了解一个人,光是看他本人的生平是不够的。因此,在前面的内容中,我们看了秦始皇生长的家族,因为这对他的性格和观念影响甚巨;我们还看了秦始皇的孩子,因为身教重于言教,一个人的孩子往往也反映了这个人不为人知的一面。
除此之外,任何事业都不是一个人就能成就的,我们还得看看跟这个人一起共创事业的伙伴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而一个人能否成就事业,还和他的对手是什么样的人关系密切。这两方面的内容,正是本书的重点所在。
《史记·李斯列传》
当然,由于篇幅有限,本书不可能将秦始皇周围所有的人都一个一个分析清楚。如果有足够的篇幅,我也很乐意每一个人都谈。但在此,只能挑最重要的几个人来谈。秦始皇的臣子之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李斯,因此本书前半部分就将以他的生平为主轴来展开。
本书关于李斯生平的叙述,主要出自《史记•李斯列传》。各位要知道,《史记》里如果专门为一个人立传,就说明在太史公的心中,这个人在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李斯的地位真的那么重要吗?当然重要!因为秦的灭亡与李斯有着最密切的关系。我们先来看看,李斯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太史公一开始就告诉大家,李斯其实是个楚国人。但一个楚国人,为什么最后竟然会成为秦国的丞相呢?
当年秦国的祖先被周人强迫迁移到蛮荒的西方去抵御戎狄,这样的环境固然造就了秦人富有血气的战斗性格,却也使得秦人缺乏文化的积累,在治理国政方面不得不依赖东方六国的人才。因此,秦国一直有着重用外国人治国的传统,例如百里奚是外国人,蹇叔是外国人,商鞅是外国人,张仪是外国人,范雎是外国人,吕不韦是外国人,而李斯也是外国人。
年少时,为郡小吏。
李斯年轻的时候,其实是楚国一个郡中的小吏,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在地方政府就职的小公务员。
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
太史公叙述李斯的生平,是从一个小故事开始的。有一次,李斯在政府机关的厕所中看到几只老鼠,这些老鼠专门吃不干净的食物。这是理所当然的,厕所里头还有什么好东西可以吃呢?因为厕所中常常有人和狗进进出出(身为现代人,很难想象人与狗进同一个厕所的画面),所以厕所中的老鼠一天中常常要被惊吓好多次。
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
可是有一次李斯到粮仓去,却看到了完全不同的景象,粮仓里的老鼠每天都吃得饱饱的。因为粮仓里最多的就是粮食。而且粮仓里很少有人和狗进出,粮仓里的老鼠每天吃着美味的粮食,居住在宽敞舒适的屋子里,不必担心人和狗的打扰。
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各位请特别注意这个“叹”字,在《史记•李斯列传》中,“叹”是最关键的一个字,李斯的一生共有四次叹息,每一次都在他人生的关键时刻,可以说“叹”字紧紧地扣住了李斯的一生。因此各位要特别注意,李斯的每一次叹息都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境况下发出的。
这一次,李斯看到这样强烈的对比,不禁心有感慨,于是叹息说:“人有没有出息就像老鼠一样,就在于他所处的环境!”
在这个世界上,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得到的外界评价往往相去甚远。可能在没有成功之前,他讲话被人称为“粗野”;等到成功之后,他讲话就被人称为“霸气”。一旦成为人生的赢家后,这个人似乎做什么都是对的。这不禁让人感慨,所谓贤能和不肖到底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
各位不妨扪心自问:在这个社会上,品德高尚的人,就一定能成功吗?聪明的人,就一定能成功吗?努力的人,就一定能成功吗?事实上并非如此。从历史上来看,人是否能成功,除了取决于自己本身所具备的能力外,还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这就是人们要慎选环境的原因,荀子说得好:“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能够超越环境的人不是没有,只不过实在太少了。
如果你不能改变所处的环境,那你的一生往往就会被这个环境所拘束和困住,你很难改变、摆脱自己原有的命运。所以人如果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要去找一个能够实现理想的好环境。但问题来了,很多人都想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可是办得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