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诟莫大于卑贱,悲莫甚于穷困(第4/6页)
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
秦王立刻任命李斯为自己的秘书长,为什么呢?因为秦王明白,这是一个和他有相同志向,又有足够聪明才智的人物。像这样的人物,秦王怎么能不用?
接下来,秦王便听从李斯的计谋。什么样的计谋呢?
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
看过《秦始皇:诈与力的极致》的朋友们,还记不记得这一套办法?这一套办法,就和尉缭想出来的一样。尉缭当初这样建议秦王:“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但他后来不愿助纣为虐,因此被秦王架空,他的计策就交给李斯来执行。
李斯把尉缭原来的办法又做了改良,尉缭只说了以财物贿赂六国豪臣,因为送钱是对大部分人最有用的办法。但总有少部分人是钱解决不了的,这种人该怎么办?
而李斯改良后的办法就是,派刺客把不肯收钱的人立刻杀掉!因为死人就没有办法再发挥影响力了。此外,还要想办法离间各国的君臣,让他们彼此怀疑,国家更加混乱不安。
既然要“快”,因此光是收买、刺杀、离间还不够,只要对方陷入混乱,秦国就马上派良将率领军队,趁对方还没来得及反应的时候立刻攻打对方,这样统一大业就可以完成。
秦王拜斯为客卿。
秦王实在是太喜欢李斯的办法了!李斯执行得实在是太好了!于是秦王任命他为客卿。其位为卿,而以客礼相待。李斯在秦国可以说是一帆风顺。
但人生总有意料不到的事情,这一年发生了一件足以影响李斯去留的重大事件。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
韩国由于地处秦国东出中原的要道上,常常被秦国所侵扰。韩国苦不堪言,因此想出一个阴谋,就是让一位名叫郑国的工程师,向秦王提出一个规模巨大的关中水利灌溉计划,“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欲以溉田”。这个计划将会损耗秦国大量的人力物力,让秦国疲于工程建设,无力东出。
关于这个计策的利弊得失,我在前面已经提过,这里不再赘言。但无论如何,这个阴谋却被秦国人识破了。因为这次郑国的间谍案,秦国的宗室大臣都主张:“东方六国来秦国出仕的人,全部都是各国派来的间谍,应该把这些人通通都赶出秦国!”
等等,郑国是间谍,不代表所有在秦国出仕的外国人都是间谍吧?按照这个逻辑,难道百里奚是间谍?难道蹇叔是间谍?难道商鞅也是间谍?
其实外国人是不是间谍根本就不是重点。重点是,历代秦王不断重用外国人,这些秦国的本土势力早就深怀不满。这些大臣提出的堂而皇之的理由是,只要不是土生土长的秦人就不会爱秦国,更不可能真心效忠秦国,当然应该把这些外来人赶走。如此一来,所有的权位自然都会回到秦国本土势力的手中。
其实这一切都只是借口,本质上不过就是争权夺利而已。
但是别忘了,李斯也是外国人,他来自楚国,自然也在逐客之列。但如今的李斯已经踏上了飞黄腾达之路,他当然不愿离开秦国。
试问:如果你是李斯,这一刻你该怎么办?能够改变你命运的只有秦王,但他也背负了巨大的压力,你要如何说服秦王来挽救你的命运?
提出过去的恩情,苦苦哀求?
请对方拿出良心,诉诸正义公理?
在这一刻,这些都是没有用的。要说服对方最好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让对方相信,留下你比赶走你对他更有利!
于是李斯就上了一封奏书给秦王,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谏逐客书》。
斯乃上书曰:“……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李斯上呈大名鼎鼎的《谏逐客书》
李斯是怎么说的呢?他对秦王说,现在将六国来的人才、宾客全部赶走,这些人就只能去他国为诸侯们所用。如此则天下之士不敢西向入秦,而六国却得到了大量人才,这不等于是送给盗寇兵器和粮食,帮助他们来伤害自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