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绘画的力量(第10/11页)

尽管柔克义从未到过拉萨,此时,他已成为十三世达赖土登嘉措的顾问。达赖喇嘛属于保护者,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柔克义这样描述自己扮演的角色,“那是我迄今为止最不寻常的经历”。1903年至1904年,随着弗朗西斯·扬哈斯本爵士率领英国远征军入侵西藏,土登嘉措逃离了拉萨。当时的英国驻印度总督是柯曾勋爵。他担心俄国人进入西藏,因此说服英国政府,为保护印度,很有必要派兵进入拉萨。扬哈斯本爵士轻而易举地击溃了装备不足的西藏人,挺进到了拉萨。此时,十三世达赖已逃亡蒙古。获悉柔克义是美国学者、外交官,讲藏语并在北京居住,十三世达赖指望柔克义担任代表,对他与中国人进行的艰难协商做调解。

随后发生了几件事情,使尊敬的十三世达赖备感孤立。1906年,英国的新自由主义政府签署了一个条约,承认中国对西藏的宗主权。1907年,英国和俄罗斯签署《英俄协议》,双方同意只通过中国人调解与拉萨打交道,使“天朝”的权威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虽然中国人承认达赖喇嘛是西藏的精神领袖,但是他们不承认他的现世权力)。十三世达赖与其蒙古主人之间出现了摩擦,导致他离开了库伦(今天的乌兰巴托)。而那时候,英国人仍然占领着西藏部分地区。最终十三世达赖前往山西省五台山一座佛寺避难。1908年,柔克义接连步行五天,每天行走多达40公里,与十三世达赖喇嘛见面,实现了一个人生目标。

柔克义给罗斯福总统写了一封长达12页的信,描述了自己与达赖喇嘛的意外会面。“我曾想象:十三世达赖是一位很像苦行僧的年轻人,由于经常在垫子上盘腿打坐,变得躯干弯曲,面色蜡黄,露出思绪总在远方的神情。相反,我发现他是一位33岁的男人,八字胡,皮肤黝黑,红光满面,下嘴唇留着一缕胡须……他的双耳很大,形状齐整,一双手又薄又细,很漂亮……”柔克义写道,达赖喇嘛身着暗红色服装,左肩搭着一条朱红色披肩,黄靴子上缝着蓝色饰带。两人的会面很成功。那是西藏与美国的首次官方接触。

几年后,柔克义在一篇专题论文中写道:“十三世达赖是个急性子,冲动任性。但是,他令人愉快,为人和善。我发现,无论何时,他都是最体贴入微的主人,健谈,极其谦恭,和蔼可亲。他讲话语速很快,很平稳,声音却很低沉。”兴高采烈的罗斯福答复道:“我认为,你与达赖喇嘛的接触,是我们这一代所有人中最有意思、最特别的经历。据我所知,之前从未发生过此类事情。真的,很难让人相信它确实发生了!我祝贺美国,由于它在全世界有这样一位外交代表,那样的会面才得以发生。”第二次会面时,达赖喇嘛与柔克义谈及西藏与印度的关系,以及他可能访问北京。达赖喇嘛向柔克义赠送了三件礼物,包括一幅唐卡绘画、一幅宗喀巴大师画像。目前,它们被收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

威廉·霍华德·塔夫脱接替罗斯福担任美国总统。按照惯例,柔克义提交了辞呈。(在北京的最后一天,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在中国的工作走到尽头了吗?我祈祷它没有完全终结。”)在中国居住旅行期间,柔克义收集了成百上千件藏品,绝大多数是西藏文物,以及蒙古语、满语、藏语和汉语善本书籍。目前,那些印刷品和手抄本已不可能获得。今天,弗利尔美术馆收藏了柔克义的1100册书籍;国会图书馆收藏了他的6000件藏品,成为西藏研究的一个重要中心。

柔克义转至圣彼得堡任职,升任美国驻俄国大使。1911年,他移至君士坦丁堡,担任美国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高门”的大使。1913年3月,当伍德罗·威尔逊宣誓就任美国总统,柔克义再次提出了辞呈,返回位于康涅狄格州利奇菲尔德的故乡。在给朋友的信中,他希望“养养鸡,种种花,生活在南宋和元代绝对东方的氛围之中”。然而,八个月以后,那位60岁的外交官参加了一支探险队,经陆地穿越蒙古抵达中国,以便对那个曾是帝国、目前已变成共和国的国家现状进行评估。此行期间,中国的临时大总统袁世凯,请他担任中国政府的外交顾问。但是,1914年12月8日,在返回北京的途中,柔克义在夏威夷檀香山去世。贝特霍尔德·劳费尔属于柔克义同时代唯一与其齐名的汉学家。他在悼词中写道:“柔克义先生为人极其低调,很少谈及自己或自己取得的成就。他从美国没有获得过什么荣誉。然而,他也确实没有要求什么……在他生命的终点,中国对他的外交工作给予了更高的评价,高过了他自己的政府。想到这一点,真是令人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