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第7/13页)
“不想涞水县近在咫尺,就有这等声势的义军,”马扩欣然地说,“俺囿于见闻,真可谓坐井观天了。只不知这等规模的义军,别处可有?”
“人心厌恶契丹,义军方兴未艾,三千五千的到处都有。有的归入张、董麾下,有的独立门户,近来更如雨后春笋,蓬勃茁长。即如俺族兄投入的一支义军,俺南渡前只有三五百人,这番回去,前后不过一月,他说聚义的已有五六千人。宣赞举一反三,就可知近来义军已成燎原之势。”
“义军近在畿辅,患生心腹,辽君臣才打了几个败仗,难道就置之不顾,坐视它强大吗?”
“非不为也,是不能也。”赵杰掉了一句书袋说,“契丹人怎敢把义军置之度外,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时他直率地提出一个建议道,“宣赞几时得闲,和俺潜去河北走一道,亲眼看看义军的声势,就知端的。目前奚、契丹的重兵全谪去前线备战,白沟河边,大军云集,离此五十里开外,就只有一些巡哨部队,再进去连军队的影子都看不见了。俺来回几次,进出自如,只当它没事儿一般。看来辽的兵力已绌,渤海、室韦都不为它所用,汉军又不肯为它卖力。这四军大王,前线后方,两处奔波,却没抓把柄处。俺看他也只好走到哪里是哪里,谈不上什么通盘筹划了。”
“大哥说到汉军,”马扩暂时撇开他的建议,抢着问,“可知道他们有一支叫作什么常胜军的,近况如何?”
“这常胜军的事儿,俺倒也得知几分。他们从统领到士兵,都是汉儿。他们的父兄,当年在辽东铁州、盖州一带,多受女真军的杀戮。契丹人成立此军,就是要他们向女真军报怨,故称‘怨军’,后来才改称常胜军。成军以来,转战东北,契丹军百败之余,只有这支怨军还打得几个硬仗,支捂一时。自从宋师北伐以来,萧干说汉儿都是心向南朝的,不放心把他们放在白沟前线,都调去后方布防。目下全军八千人,由五名汉将分统,驻在易、涿两州。义军稍存顾忌的,就是此军,但它也不肯为契丹人所用,萧干几次调它去剿灭张关羽,常胜军的统领郭药师口里答应了,却只管推托个缘故,按兵不动。他岂识不得辽廷以汉制汉,让你们自相残杀的计策?四军大王气得瞠目跌脚,却也奈何他们不得。”
“大哥说得恁地清楚,真可谓了如指掌,”马扩满意地点头道,“可笑和诜这厮,成天地说要策反常胜军,对它的情况,却是一无所知,派人去了两趟,兀自不得要领。”
“俺有个表叔,名叫甄五臣,现为常胜军一名统领,带了两千五百人马在涿州大营盘驻屯。他自幼就出外吃粮子,俺没和他见过面。他的亲兄弟甄六臣却和他常见面的。六表叔闲常也来俺家,对俺说,五叔早有过‘相机而动,得便南归,谁愿受契丹人腌臜气’的话。因此俺知道,一旦大局动荡,常胜军终将为我所用,只是郭药师不露声色,尚在狐疑未定之际,需得派人去与他联络才好。”
马扩点头称是。他记得刚来前线与他爹交换意见时,也曾谈及此事,彼此都有同样的看法。
“大哥刚才说得妙,要知辽军后方动静,最好亲自跑去看看。”马扩沉吟再三,毅然作了决定,单刀直入地提出要求道,“俺也久有此心,只是未得其便。今天大哥这一说,俺心里更加跃跃欲试,欲求大哥做个伴侣,陪俺同去北道走一遭,未知大哥意下如何?”
“去,去!”赵杰用钢铁般的声音回答,“宣赞要到哪里去,哪怕是铜山铁岭、天涯海角,只要用得着俺,俺都奉陪。宣赞且说哪天动身最妥?”
“依俺的心思,最好今天就走,只怕大哥还有些家事要料理。”
“兵贵神速,既然宣赞的公事都放得下,俺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家事?今晚就走如何?”
“好,好。大哥真是个豪爽的性子。俺们今晚就走。”
“等俺回家一转,”赵杰思虑周密地想了一想道,“凭宣赞这身打扮,如何去得?待俺给宣赞带一身庄稼汉的衣服来,趁今夜月黑天暗,正好渡河前去。”
“到了那边,咱们只以表兄弟相称。咱们倒过来,大哥改姓马,就叫马志隆,俺改姓赵,就叫赵邦杰,”马扩乘机说,“你是大哥,俺是三弟,可不能再是宣赞长、宣赞短的了。”
“不好,不好。赵邦杰,赵邦之杰,最犯契丹人的忌讳,马志隆文绉绉的,也不像个庄稼汉的名字。”赵杰摇摇头说,“这个再商量了,在这里,宣赞还是宣赞。”
赵杰一笑走了。看来,这个刚毅的汉子,在这小小的称呼问题上还不是那么容易就取得妥协,他要从实践中来考察马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