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第4/7页)
外面下着雨,谁也不到外面去,谁也不会注意我们这个黑暗的角落。柳德米拉非常害怕“被人碰见”。
“你知道他们会怎么想吗?”她小声地问道。
我懂得,也同样害怕“被人碰见”。我们躲在那里一连好几个小时,说东道西,有时我讲外婆讲过的故事,柳德米拉则讲熊河90哥萨克人的生活故事。
“哎哟,那边真棒!”她感叹道,“这里有啥呀?只有贫民窟……”
我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到熊河去看一看。
不久,我们便不需要到澡堂的更衣室去了。柳德米拉的母亲在毛皮匠那里找到了一份工作,一早就要去上班,她妹妹上小学,哥哥在瓷砖厂做工。一到阴雨天,我就到小姑娘家去帮她做饭,打扫房间、厨房。她笑着说:
“我和你在一起,像夫妻一样,只是分开睡觉。我们甚至生活得比他们更好,人家的丈夫还不愿意帮助妻子干活呢……”
我有钱的时候,就去买一些糖果来,我们一起喝茶,然后把烧过茶的茶炊搁在凉水里浸凉,这样爱唠叨的柳德米拉的妈妈就不知道我们烧过茶了。有时候外婆也到我们这里来,她坐着织花边或刺绣,讲各种非常好听的故事;有时候外公进城去了,柳德米拉就到我们家里来,我们便可以无忧无虑地大吃大喝一顿。
外婆说:
“啊哟,我们生活得多好啊!自己挣的钱——干啥都可以!”
她赞扬了我们的友谊。
“小男孩跟小姑娘交朋友,这是好事情,只是不要胡闹……”
她用最浅白的语言向我们解说什么叫“胡闹”。她说得很美很高尚,使我很好地懂得,含苞待放的花朵是不可以去碰的,否则这花就不会放香,也不会结果了。
柳德米拉的父亲是一位四十岁上下的美男子,卷头发,留一撮小胡子,尤其是他的两道浓眉,抖动起来神气十足;此人出奇的沉默,我不记得他对孩子们说过一句话;爱抚孩子时,他也像哑巴一样只是哼一哼,甚至打老婆时也不出声。
每逢节假日的晚上,他便穿上蓝色衬衫,绒布裤子和一双擦得锃亮的皮靴,背上一架大手风琴。他把手风琴的皮带挂在肩上,在大门口停下来,活像一个站岗的士兵。这时大门口的“游艺晚会”就开始了:姑娘们、妇女们就像一群鸭子似的一个接一个地走过来。她们都看着叶夫谢延科,有的从眉毛缝里偷偷地看,有的则公然地、贪婪地看,叶夫谢延科却站在那儿,噘着下嘴唇,瞪着黑眼睛,用挑选的目光看着所有的女人。在这种无言的眉目传情中,在那种一见到男人就无法自持的女人的轻佻举动中,有一种令人厌恶的猪狗不如的东西,好像每个女人,只要男人命令式地向她眨眨眼睛,她就会驯服得像死人一样躺倒在肮脏的大街上。
“山羊出来了,不要脸的家伙!”柳德米拉的母亲骂道。
她又高又瘦,脸很长很脏,害过伤寒病之后,头发剪得很短,活像一把用旧了的扫帚。
柳德米拉和她坐在一起。她竭力想把母亲的注意力从大街上引开,便老是向她问这问那,但却徒劳无益。
“别烦人啦,真讨厌,倒霉的小残废!”母亲嘟囔道,不安地眨着眼睛。她那双蒙古人的窄眼睛奇怪地闪着亮光并停滞不动了,好像是碰到了什么事,紧盯住不放。
“妈妈,你不要生气,生气也没用。”柳德米拉说,“你瞧,那位蒲席店的老板娘打扮得多么漂亮呀!”
“我要是没有你们三个孩子的话,打扮起来比她还要漂亮,你们都把我啃光了,吃光了。”母亲残忍地好像流着眼泪地回答说,两眼死盯着那个又肥又高大的蒲席店的寡妇。
她活像一座小房子:凸出的乳房好像是台阶,那张用绿头巾掩盖着的脸则像玻璃上反映着太阳时的天窗。
叶夫谢延科把手风琴搭在胸前,演奏着。手风琴上有许多琴键,它们的声音不可抗拒地传送到四面八方去。孩子们从各条街道聚集过来,拜倒在演奏者的脚下,屏息不动地坐在沙地上,心醉神迷。
“等着吧,人们会拧下你的脑袋的。”叶夫谢延科太太对丈夫说。
叶夫谢延科斜视着自己的老婆,没有出声。
蒲席店老板娘像石头一样坐在离赫雷斯特小店不远的板凳上,脑袋歪在肩上,脸发红。
墓地后面的田野上空,晚霞红光闪耀,街道像河流一样,浮动着其打扮得亮丽而高大的身影。孩子们疾风似的在旋转,暖和的空气亲切而又令人陶醉,整天被照晒的沙土散发出一种刺鼻的气味,特别可以闻到那种屠宰场的甜腻腻的油脂味——血腥味。从毛皮匠们居住的那些院子吹来一股又咸又难闻的皮革味。女人们的说话声,男人们的酒后狂言,孩子们的尖叫声,手风琴的鸣奏声——这一切融成了一种沉厚的喧嚣,一种不断地创造万物的大地发出的沉重的叹息。一切都是粗野的,赤裸裸的,却也暗示出一种巨大而又坚定的感情:相信这是一种黑暗的生活,无耻的动物式的生活,它在吹嘘自己的力量的同时,却又苦闷而紧张地寻求发泄这些力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