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第122/128页)
“这样他们就会有我们的消息了。”
谨慎而懦弱的妈妈也不会实现自己的愿望的。因为当明信片到达它的目的地的时候,没有人会来接收它。
盟军的空袭越来越频繁,据说德国人的前线已经失守,战争的局势已经改变,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末日即将来临。如果六个月的危险期过了之后,他们还都活着的话,或许他们就能看到战争结束,然后回家。但是几乎已经没有人持有乐观的态度了,因为两年来一直听说战争结束了,但实际上,战争的长度比很多人的生命都长。
第二天上午,当孩子们都坐在自己凳子上的时候,蒂塔又一次把图书馆的书摆在了长凳上。米里亚姆·埃德尔斯坦走到她那里,避免提高嗓门,她贴近了蒂塔的脑袋。
“他们不来了。”她低语道。
蒂塔做了一个不明白的表情。
“斯赫姆莱夫斯基已经知道了。好像是国际观察员在泰雷津,纳粹们把一切都组织得很好。所以他们什么都看不到。国际红十字会的观察员不会来奥斯维辛了。”
“那……我们怎么办?”
“不知道啊,艾蒂塔。我相信总有说出真相的时刻。大家都需要细心,也需要耐心。如果红十字会不来了,可能家庭营地对希姆莱还会有用的。”
蒂塔感到很失望。所有人都认为红十字会会用手术刀切开纳粹大屠杀的内脏来展示给全世界,但展示的时候又贴上了创可贴。此外,如果说之前他们的生命还值点钱,而现在已经一文不值。
“太坏了,太坏了。”她嘀咕道。
米里亚姆没有搞错,有些大事的确突然出现了。一天上午,像往常一样,利希滕斯坦要求提前五分钟下课,但是除了他以外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因为他是整个营地唯一有表的人。米里亚姆·埃德尔斯坦陪着他,两个人毫不费劲地爬上了横在营房中间的烟囱上面。孩子们以为是中饭之前上午的最后一节课,吵着、闹着、笑着、开心地开着玩笑。因此,没有人期待着营房负责人会把哨子放在嘴边,吹响那刺耳的声音来要求大家安静。
听到哨声之后,老囚犯们一时想起了弗雷迪·赫希,大家便都安静了下来,他们知道应该是发生了什么严重的事情,所以利希滕斯坦才使用了代表学校创始人的物件。
他非常严肃地告诉大家,米里亚姆·埃德尔斯坦要给大家说一件重要的事情。她看上去有点疲惫,但声音却很洪亮。
“老师们、同学们、助手们,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司令部已经通知我们,家庭营地立即就要关闭了。今天是31号营房的最后一天了。”紧张的嘀咕声一下子淹没了整个营房,米里亚姆做了一个让大家安静的表情,“明天,党卫军会进行筛选,大家会被分成两组:一组将被迁到其他营地,另一组将被留在这里。”
“怎么筛选?”其中一个老师问道。
“他们还没对我们做过多的说明,更多细节我还不知道。”
紧张的嘀咕声又占据了整个营房。筛选是任何人都不愿意听到的一个词,纳粹们会旋转一个轮盘,如果你运气不好的话,那么你要丢掉的就是自己的生命。
米里亚姆不顾大家的议论,接着告诉他们,明天上午点完名之后,每个人都要站在营房前面,接下来大家都会受到营地看守关于筛选的命令。吵闹声太大了,只有刚好站在米里亚姆跟前的人听到了她是如何结束这段话的,她真心祝大家好运。
蒂塔慢慢摇了摇头。也许是因为好运不会降临到他们头上吧。
下午的时候,31号营房变得空荡荡的。它又重新变回了一个仓库。她叫了好几次门,因为利希滕斯坦没有回应,她便掏出了几个星期前他们给她的钥匙。里面有几个空的罐头盒,几块满是污点的布料,几条不是很干净的床单,两个没有多少物资的硬纸包裹上面有几件衣服。
她利用利希滕斯坦不在的机会,同时利用就寝号响起之前的这会儿时间把书一本一本地取了出来。
已经好几天都没有翻看过地图册了。再次追随着海岸线那蜿蜒的轮廓,跟着手指翻山越岭,低声读着那些城市的名字,如伦敦、蒙德维的亚、渥太华、里斯本、北京……一看到这些她感觉自己再次听到了爸爸转动地球仪时说话的声音,所有的这一切都让她感到非常开心。她也拿出了那本泛黄的《基督山伯爵》,这本书的秘密就是,虽然它是法语的,但因为有雷娜塔,所以她能看懂它。她大声地说着爱德蒙·唐泰斯的名字,试图模仿法语的语调一直到她感到满意为止。已经到了抛弃伊夫岛监狱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