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 青稞酒不是茶

以拉萨为界,向北就是藏北牧区,南与东为农区。在以依靠土地为生的农民心目中,没有什么比土地更神圣,地位更高。从拉萨河谷开始,随着海拔的变化,春耕也会有所不同。在举行仪式和真正的播种之间,还有大约七天到半个月的时间。

在西藏,很多的仪式都会以取悦神为初衷,最后达到了人神共悦的妙境。青藏高原地域辽阔,大地苍茫,围绕着农业的耕种与收割自然的仪式会受到极度的重视,毕竟这是一家人一年的希望与依靠。所以在举行仪式时会非常神圣,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轻松自由,实则非常敬重而认真。

白定村的春耕仪式正是在取悦和敬重土地神的同时,全村人和牦牛一起共度欢乐一天。

拉萨周边的一些村庄已经渐渐淡化了传统,白定村距离拉萨市区只有十几公里,村子不大,可是不同节日的传统仪式都保持得非常好,春耕仪式是藏历年里的节日,通常是在正月十五举行。

清晨从拉萨出发,到了村子时,很多人家的院门才刚刚打开,清晨的山谷底部泛着微微的蓝紫色,山尖上已染上了潮红。每户宅院屋顶的经幡都是崭新艳丽的,带着过节时的喜庆。一束阳光投在院墙上,院子里的拖拉机已经用各种鲜艳的假花装扮好了。

每一个地区甚至村庄确定春耕仪式的时间都是不同的,但时间确定的方式基本一致,一个是根据藏历约定俗成,一个是根据物候历,也就是经验的判断。就像是黄河两岸地区流传的关于数九的口诀一样,西藏当地也有自己的口诀,有经验的老人也根据雪化的程度等积累一定的开春的经验。更主要的是,当地的喇嘛也有义务根据藏区天文历法择定耕播的日期,推算星宿运动和天气季节的科学方式,主要看当年的五行和星曜。在藏区,一般情况下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择吉日进行。

藏区流传的关于春耕秋收的谚语是这样说的:昂宿(二十八宿之一)上山,耕牛下河,桦树红如僧袍时,即是青苗也要割。意思是说“昂宿星走到西边山顶上的时节就要耕种,耕地的牛可以喝到河水。到了树叶发黄的秋季,桦木树叶变红,哪怕是地里的庄稼还是青苗也要开发始收割了”。播种的时间随着海拔的变化而推移,比如秋收时,从拉萨南边的曲水开始一直向北向东慢慢开始,春耕的时间也差不多如此。

既然是春耕,牛就一定会出任最为重要的角色。强壮的黑白花脸牦牛通常在这一天里“花枝招展”而又“无法无天”,它们的额头被贴上酥油图案,犄角上插着经旗和彩色的毛花,肩上披挂着彩缎,缎子上缀满贝壳和松石,尾巴上系着五彩的绸带。这一天的牛不仅气度不凡,更要有好酒量,但没酒量的喝多了青稞酒四处狂奔撒野,主人家也绝不会赶来教训,而且还会对此开怀不已,因为在农人看来,这是兴旺发达的好兆头。

隔着一道贴满了牛粪饼的墙,听到院子里有牛叫。径直推门进院,狗见了生人急得乱叫乱跳,女主人一身新衣站在屋门口,笑着边喝住狗边招呼我进屋。男主人正在院中打扮他的牛,两头大牦牛用一根粗粗的木柱子架在一起,挂上崭新的脖绳,尾巴上挂上染成红色的尾饰,耳朵两边垂上鲜艳的耳坠,最不能缺少的是铁铃,牛在一行一动之间叮叮当当招摇不止,才有气派。作为一头有经验的牛,也许还记得去年此时的风光,此时表现得既兴奋又配合,四条腿不停地跺着地,扬蹄飞奔之势已不可挡。牛一旦得到安顿妥当的信息,立刻就拉着主人夺门而出。

村中小路上,几户人家还在装扮着自己的牛,极尽所能,不仅各种色彩披挂在身,牛的两个犄角上高高地束起彩色经旗,在两个旗边上还要各悬垂两片明晃晃的光盘,阳光一照顿时光芒万丈,很远就能看到光束。

春耕的仪式在村外一块公认最好的土地上举行,追着牛飞奔而扬起来的尘土出了村,乡村的小路上,背着供品穿着盛装的妇女领着孩子正疾步而行。村南口的小路上冲出两头并驾齐驱的壮牛,任是主人在后面如何吆喝与拉扯,跳过小水渠跑过小树林,就是一路狂奔绝尘而行。举着酥油的老阿爸哈哈大笑:啊嘞,跑喽噻!一个冬天关在院子里,跑出来喽!

这一天见到的男主人全部盛装在身,黑色的羊毛藏袍,黄花缎面翻卷着长毛的帽子,黑色的长马靴,个个身形健硕,一身阳刚之气。女主人的服饰有的是工布江达的藏装,头戴两边翘角的帽子,身着直筒束腰的羊毛藏袍,也有女人穿着拉萨式的藏装,轻软的布料围着帮典。

全家人把犁、夏拉(耙)、桑(煨桑烟用的柏树叶等)和种子送到地边。把所有的耕牛的头朝东在地边排好,每两头耕牛套上一犁,将两牛架在一起的木棍两端各挂上一个红色的牦牛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