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缘堂主人丰子恺

现在报刊,不是都有漫画吗?谈到漫画,就得谈上始创者丰子恺。记得一九二五年,上海文学研究会所办的《文学周报》,郑振铎托胡愈之向子恺索画,赓续在《周报》上发表,加上“漫画”这个题目,从此我国始有“漫画”的名称。他撰有《我的漫画》,又《子恺漫画》,朱自清为作序,此后美术出版社刊行《丰子恺漫画选》,都风行一时。谈到开明书局,就得谈上老编辑丰子恺。谈到中国画院,就得谈上该院院长丰子恺。谈到弘一法师李叔同,就得谈上大弟子丰子恺。实在可以谈上的太多,一连串的谈着,未免累赘,使读者生厌,不如到此截止吧!

丰子恺一作子,名润,又名仁,又名仍,乳名慈玉;后从李叔同皈依佛门,法名婴行。前清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年)九月二十六日,生于浙江崇德县石门湾,一九七五年九月十五日辞世,那是在浩劫中,备受磨折凌辱,抑郁致患肺癌而牺牲的,年七十八岁。他的父亲名,清末举人,弃儒就商,设丰同裕染坊,母钟芸芳,娴雅温淑,生子女十人,子恺行七,九岁丧父,赖其母抚养成人。他自幼即喜绘画,印描《芥子园画谱》,小学毕业后,赴杭州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图画、音乐,从夏丐尊学写作,成绩斐然。

子恺的画,植基于李叔同,又受日本画家竹久梦二的影响,他又在《太平洋画报》上看到陈师曾所绘的《落日放船好》《独树老夫家》等简笔画,更启迪了他。他的人物画,取法七道士。七道士所作画,粗笔焦墨,别具轮廓,仿佛漫画,而苍劲自具意致,非率尔为之。七道士,世往往不能举其真姓名。据《广印人传》有云:“曾衍东,山东人,流寓永嘉,字七如,别号七道士,工书及篆刻,善写人物花鸟。”我在钱玉斋处见七道士上所作《塾戏图》,诸生徒捉迷藏,状态生动,神情毕肖,是不易多得的。子恺自谓:“漫画创作,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是描写古诗词时代,第二是描写儿童相时代,第三是描写社会相时代,第四是描写自然相时代。但又交互错综,不能判然画界。只是我的漫画中含有这四种相的表现而已。”总之,他的漫画别具一种风格,和钱病鹤、马星驰、丁慕琴、杨清磐、黄文农、毕克官、华君武、胡亚光等强烈于讽刺性不同。他喜画杨柳,起因有那么一段话:“昔年我住在白马湖上,看见人们在湖边种柳,我向他们讨了一小株,种在寓屋的墙角里,因此给这屋取名为小杨柳屋。此后常取见惯的杨柳为题材。”又说:“埋头写作到傍晚,不免走到西湖边的长椅子里去坐了一会,看见湖边的杨柳树上,好像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许多弯度微微的S线来,觉得这一种植物实在美丽可爱,非赞它一下不可。便以画代赞,继续不已。”他又这样说过:“爱杨柳,是爱其贱的秉性,无求的生活,不忘根本的美德。剪一根枝条来插在地上,它也会活起来,后来变成大树。它不要高贵的肥料和工深的壅培,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健美。杨柳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花木大都向上发展的。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下面的根。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它呢?怎么只图自己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只看杨柳,越是高、越往低,千万条细柳,条条不忘根本。”言外有意,耐人深思。

子恺受叔同的佛家思想,不杀生物,绘有《护生画集》,这是一九二八年,祝叔同五十寿辰而作的,共五十幅,作于上海,叔同为书,由佛学书局出版。第二集,共六十幅,一九三九年作于广西宜山,也是叔同为书的,佛学书局出版。一九四〇年有英译本。第三集七十幅,一九四八年作于厦门,叶恭绰书,翌年由大法轮书局出版。第四集八十幅,一九六〇年作于上海,朱幼兰书,是年由新加坡时代图书公司出版。第五集九十幅,一九六〇年作于上海,朱幼兰书,一九六五年,由新加坡时代图书公司出版。第六集一百幅,一九七三年作于上海,由虞愚书,一九七九年出版于新加坡。

《护生画集》先后费时达半个世纪,共作画四百五十幅,乃子恺所有画集中最大的一部作品,也是他生前最珍视的一部画稿,因为这画稿是为其老师李叔同祝寿而开始的。李叔同出家,子恺思想起着很大的影响,有人就把这《画集》看成为宗教的宣传作,曹聚仁曾说了一句偏激的话:“在这时代,《护生画集》可付诸一炬。”但子恺《画集》第三集序言中说:“护生是护自己的心,并不是护动植物。详而言之,残杀动植物这种举动,足以养成人的残忍心,而把这残忍心移用于同类的人。故护生实在是为人生,不是为动植物。”当时马一浮深表同情于子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