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育儿室和大学(1812—1834) 第一章(第7/8页)

我的父亲几乎没有担任过官职。他是在笃信上帝、皈依宗教的姨妈46府上,由法籍家庭教师培育长大的。他十六岁进伊斯梅洛夫团当中士,到保罗一世登基时已以近卫军大尉的身份退伍了。1810年后,他出国游历,旅居异邦,到1811年底,才带了我的母亲回国,那时离我出生已只有三个月。莫斯科大火后,他在特维尔省领地住了一年,然后重返莫斯科,尽量不问世事,日子过得孤单而寂寥。他活跃的三哥扰乱了他平静的生活。

参政官搬走后,我家的一切变得越发阴沉暗淡了。墙壁,家具,仆役,似乎都愁眉不展,露出了不满的神色。理所当然,最不满的还是父亲本人。人为的宁静,仆役们小声的谈话,谨慎的脚步声,不是出于关心,而是一种压抑感和恐怖感的流露。屋子里一切都固定不变,五六年中同样的一些书,放在同样一些地方,书中夹着同样几条标签。父亲的卧室和书房,多年来没有移动过一件家具,没有打开过一扇窗户。下乡时,他随身带着房门钥匙,免得别人乘他不在,进屋去洗刷地板或粉饰墙壁。

1 原文是法文,指拿破仑的军队。

2 指梅谢尔斯卡娅公爵小姐,赫尔岑的祖母的妹妹。

3 戈洛赫瓦斯托夫,我父亲较小一个姐姐的丈夫。——作者注

4 罗斯托普钦(1763—1826),1812至1814年间的莫斯科总督。

5 赫尔岑幼年的保姆之一。

6 法语“吃”的发音。

7 法语“滚开”的发音。

8 原文是意大利文。

9 即莫蒂埃(1768—1835),法军元帅。拿破仑攻占莫斯科时,莫蒂埃任莫斯科总督。

10 指阿加东·让·弗朗索瓦(1778—1837),法国历史学家,曾任拿破仑的秘书,著有《1812年纪事》等书。

11 米哈伊洛夫斯基-丹尼列夫斯基(1790—1848),俄国将军,军事历史家,著有《记1812年卫国战争》一书。

12 克里姆林宫的主要寺院之一,在俄国建筑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13 指当时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

14 库图佐夫(1745—1813),俄国著名将领,1812年卫国战争中的俄军统帅。

15 原文是法文。

16 内伊和贝尔蒂埃都是法军元帅,拿破仑的亲信,贝尔蒂埃当时任法军参谋总长。纳博内是法国外交家,当时任拿破仑的副官。

17 原文是法文。

18 1812年俄国卫国战争中的两个哥萨克将领。

19 阿拉克切耶夫(1769—1834),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最亲信的大臣。

20 希什科夫(1754—1841),俄国作家,反动官僚,当时任亚历山大一世的国务大臣。

21 赫尔岑的母亲是德国人,原名路易莎·哈格(1795—1851),出生在斯图加特,是赫尔岑的父亲最后一次出国时(1811年)认识的,当时她才十六岁,而赫尔岑的父亲已四十四岁。

22 指赫尔岑的三伯父列·阿·雅科夫列夫,当时帝俄的外交官,回国后在参政院任参政官。

23 拿破仑为其弟热罗姆·波拿巴建立的王国(1807—1813),在今德国西南部。

24 贝纳多特(1763—1844),法军元帅,1810年被选为瑞典王储,在瑞典建立了贝纳多特王朝,直至今日。

25 1812年拿破仑的大军入侵俄国时,俄军在莫斯科以西一百多公里的博罗季诺与法军展开激战,这次战役成为后来法军败退的转折点。

26 第聂伯河的一条支流,1812年11月法军后撤时,曾在这里遭到俄军围歼。

27 米洛拉多维奇(1771—1825),俄国将军,曾在博罗季诺战役中担任右翼指挥官。

28 指1790年7月14日,法国革命一周年时在巴黎战神广场举行的庆典。这时由于革命力量的右翼已被国王收买,大会宣布法国实行有限制的君权制,路易十六也在会上宣誓效忠宪法,这使王党分子重又猖獗一时。

29 法国王后,路易十六之妻,法国革命后成为反革命力量的核心,策划了一系列阴谋,并发动叛乱,因而被革命法庭判处死刑,送上了断头台。

30 法王路易十六之弟。拿破仑失败后,法国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于1814年5月登基。

31 原文是法文。

32 格麦林是德国自然科学家和旅行家,著有《俄国旅行记》。帕拉斯是俄国博物学家,曾在西伯利亚和乌拉尔一带进行考察。

33 一种通俗的图画读物,目的在于表现上帝创造的世界多么丰富多彩,奥妙复杂。

34 1740至1786年的普鲁士国王。他在位期间,国势盛极一时,因而被称为腓特烈大帝。

35 这是骨相学中的用语。按照骨相学,人的一切个性都是由颅骨的结节决定的。赫尔岑当然不相信这些,是出于讽刺用这个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