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我们每人一具尸体_2011年夏末(第2/24页)

“你说你读了我的邮件?后面的话我一个字也没听见。”

“他们笑得就像喝醉酒的小孩,像嗑了药的地精。每天这么做肯定需要无比坚强的意志。对,我读了你的邮件,你描述你老妈高中生活的那些材料。在飞机上读的。”

“然后?”

“我忍不住注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你几乎没提朝派克他妈的州长扔他妈的石头。”

“就快写到了。”

“实际上是完全没提。要是我没算错,一个字也他妈的没有。”

“后面会写到的。我得铺垫一下。”

“铺垫。你需要铺垫几百页?给我个准数。”

“我要写出完整的前因后果。”

“你答应的是写一本书,既讲述你母亲的故事,同时也把她撕成碎片——修辞意义上的。”

“对,我知道。”

“现在我担心的是‘把她撕成碎片’的那部分。因为派克袭击者之子为母亲辩护在一些方面或许挺催泪,但派克袭击者被亲生骨肉破腹挖心才是真正的看点。”

“我只是想讲述真相。”

“顺便再来点少女成长小故事。”

“你不太喜欢,对吧?”

“掉进熟悉的少女成长俗套了,我只是想说这个。还有,这里面有什么寓意?有什么人生教训?”

“什么意思?”

“绝大多数回忆录揭开伪装其实都是励志小册子,这不算什么秘密。所以你这本书打算怎么帮助其他人过得更好?教大家一个什么道理?”

“我连一秒钟都没想过这些。”

“我给你个建议吧:投票给共和党。”

“不,我写书绝对不是为了这个。根本不在同一个银河系里。”

“咦,这个人怎么就忽然变成了艺术家先生?听我说,在如今的市场上,绝大多数读者只想要容易理解的线性叙事,外加宏大的概念和简单的人生教训。你这本书里的人生教训,我说客气一点吧,太散了。”

“莫莉·米勒的书里有什么了不起的人生教训?”

“很简单:人生很美好!”

“对她来说当然很轻巧。生下来就有钱。念曼哈顿上东区的预科学校。二十二岁就成了亿万富翁。”

“你会吃惊于人们愿意撇开什么样的事实去相信,人生就是很美好的。”

“人生离美好远着呢。”

“所以我们才需要莫莉·米勒。这个国家在我们周围四分五裂。不关注任何事情的人群也把这一点看得清清楚楚,就连缺乏信息的未决投票者群体也是。国家就在我们眼前崩溃。人们失去工作,养老金一夜之间消失,每个季度的报表都在说他们的退休基金又贬值了百分之十,已经连续贬值六个季度了,他们住宅的价值还不到购买价格的一半,他们的老板弄不到贷款来发工资,华盛顿成了马戏团,他们家里塞满了好玩的科技产品,他们看着智能手机心想,‘一个世界能生产出如此伟大的产品,怎么会变得这么糟糕?’对,他们就在琢磨这个。我们做过研究。我想说什么来着?”

“你在说莫莉·米勒,人生很美好。”

“我给你说说大家对好消息有多么痴迷。《滚石》杂志想访谈莫莉,但他们报道的是她的书,而不是她的音乐,所以他们说,他们希望能做得更‘真实’一些。更真实的访谈,折射出更真实的回忆录,大概是这个意思吧?暂且不提回忆录面向目标群体由雇用写手代笔?《滚石》所谓‘更真实’的访谈从一开始就是设计好的?他们想要的不是事实,而是感觉起来比其他模拟更接近现实的模拟。总之无论如何,我们头脑风暴互相吼叫,有个新来的公关专家——刚从耶鲁毕业,我跟你说,他会成大器的——他想出一个绝妙的点子。他说不如请他们看她在家做意大利面。你说妙不妙?”

“我猜选择意大利面肯定有个特别的原因。”

“我们对焦点小组做过测试,效果比肉好。牛排或鸡肉如今包袱太多。放养的吗?无抗生素吗?人道宰杀吗?有机吗?洁净吗?养殖户有没有每晚戴着丝绸手套爱抚动物,唱轻柔的摇篮曲哄它们睡觉?要是不接受一个什么政治纲领,我他妈的如今连汉堡包都没法点了。意大利面依然没什么偏向性,不会引发抗议。当然了,我们也不可能让别人看见她实际上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