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年谱(第11/28页)
十二日,郭沫若回拜,说有人疑心西滢就是先生。郭走后,先生作《灰色的人生》诗一首,后在二十七日《努力周报》七十五期增刊中发表。这是《努力》的最后一期。晚去胡适处长谈,在张君劢、瞿菊农处沙发上宿。
十三日,郭沫若请吃饭,胡适、楼石庵列席。
十五日,与胡适回请郭沫若,有田汉夫妇、任叔永夫妇及徐新六等。散席后,与胡适去亚东书局,识陈独秀。陈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县人,光绪五年(一八七九)生,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人和实际领导者,但晚年他否定了他在共产党中的一切,民国三十一年五月二十七日病逝四川江津。
十六日,与胡适约各翻曼殊斐尔作品若干篇,并邀陈西滢合作,由泰东书局出版。
十七日,张幼仪自德来函,言归国后,拟办幼稚院,先从硖石入手。
二十日,自硖石到杭州,与胡适、朱经农同寓新新。
二十二日,与胡适、朱经农重游西湖。
二十八日,西湖游记结束。朱经农先走,先生和胡适迟两天回上海。
十一月四日,梁启超所创办的松坡图书馆正式成立,馆址在北京北海快雪堂,为大总统黎元洪所拨。民国五年蔡锷病逝日本,梁氏即有筹建松坡图书馆之议,作为永久纪念。嗣因时事多故,集资不易,久而未成,仅在上海置松社,先搜购图书以作准备。民国九年,梁启超自欧返国,想在北京从事文化活动,所以就将松社售去,十一年将图书运至北京,十二年将西单牌楼北的石虎胡同七号(清乾隆年间裘文达的赐第)改作松坡图书馆的第二馆,复蒙黎元洪拨快雪堂为第一馆馆址,始告正式成立。先生遇难后,申如公将北京存书全部捐赠该馆。当时松坡图书馆的谢函云:
“申如先生阁下:前得百里先生函,藉悉先生慨允将志摩遗书全部捐赠敝馆,敬谨拜嘉,顷已编目陈列,俾供众览,受贶良多,专此鸣谢,并颂道祺。”
民国十三年甲子(一九二四) 二十九岁
与陆小曼在北京相识。时先生任北大教授,住松坡图书馆中。先生与陆小曼认识的经过,陆小曼在爱眉小札的序文中说:
“在我们初次见面的时候(说来也十年多了),我是早已奉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同别人结婚了,虽然当时也痴长了十几岁的年龄,可是性灵的迷糊竟和稚童一般。婚后一年多才稍懂人事,明白两性的结合不是可以随便听凭别人安排的,在性情与思想上不能相谋而勉强结合是人间最痛苦的一件事。当时因为家庭间不能得着安慰,我就改变了常态,埋没了自己的意志,葬身在热闹生活中去忘记我内心的痛苦。又因我娇慢的天性不允许我吐露真情,于是直着脖子在人面前唱戏似的唱着,绝对不肯让一个人知道我是一个失意者,是一个不快乐的人。这样的生活一直到无意间认识了志摩,叫他那双放射神辉的眼睛照彻了我内心的肺腑,认明了我的隐痛,更用真挚的感情劝我不要再在骗人欺己中偷活,不要自己毁灭前程,他那种倾心相向的真情,才使我的生活转换了方向,而同时也就跌入了恋爱了。于是烦恼与痛苦,也跟着一起来。”
四月十日,诗人拜伦百年祭。
十二日,印度诗哲太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一八六一—一九四一)乘热田丸来华抵沪,住沧洲饭店。先生代表北方学界前往欢迎。
太戈尔这次来华,系应北京讲学社之聘。讲学社为蔡元培、汪大燮(伯唐)、林长民(宗孟)等所发起,蒋方震任总干事。杜威应北大聘来华,其后改为讲学社所聘,由胡适翻译。罗素来华,由赵元任翻译。太戈尔来华,由先生翻译。最后聘杜里舒来华,由张君劢及瞿菊农翻译。据杨允元徐志摩与太戈尔访华的韵事(传记文学第九卷第二期)云:
“太氏接到邀请后,似乎是为他所创立到此时还不过三年的国际大学做一点宣扬工夫,他刚好获得一位印度资本家比尔拉(J.K.Birla)捐助旅费,就组成了他的大学访问团,邀约了下面的同行人员,国大教授梵文学者沈谟汉(Kshitimohan Sen),国大艺术学院院长,现代孟加拉画派大画家南达拉波斯(Nandalal Bose),国大乡村建设指导英人爱尔姆赫斯特(L.K. Elmhirst),这位先生也就是访问团的秘书,还有加尔各答史学教授纳格(Kalidas Nag),再加上一位美籍社会工作者格莉恩女土(Greene),一行六人,因此诗人与随行人员的阵容,拥有印度文学艺术与历史的专家。显然他们也有意对当日中国的政治文化艺术各方面作一次全盘的考察。至于主人方面,北京学术文化界人士与太氏交接的可真不少,就其中主要的知名人士说,有梁任公、蔡元培、胡适、蒋梦麟、梁漱溟、辜鸿铭、熊希龄、范源廉、张君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