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年谱(第21/28页)

按:海粟迟至十八年方出国。

十八日,林徽因与梁启超长子思成订婚。

按:林徽因是年二十三岁,梁思成是年二十六岁,林为美国本薛文尼亚大学建筑学学士,耶鲁大学戏剧科毕业。梁为美国本薛文尼亚大学建筑学硕士。

是年冬,堂姐雅君适宝山蔡伯(增誉)。

幼仪偕长子阿欢南归,葬次子德生于硖石西山白水泉下。据先生家书云:“阿德虽定期初五,有幼仪同阿欢去也就够了,妈一去就逢着伤感,那又何必?老二(即雅君)怕还不得回门,反正不太迟,让妈跟他们新夫妇一起回硖如何?”

筹办《新月》月刊,先生任总编辑。家书云:

“文字债欠了满身,《新闻报》、《申报》都派人来逼着替他们元旦增刊写文章,这倒不要紧,最使我着急的是我们自己的《新月》月刊,至少要八万字,现在只有四万字拿得住,我是负责的总编辑,叫我如何不担心?……至于他的为学方向,不能尽如亲意,那是不能勉强的,因为各人有各人的长处,我如学商,竟可以一无成就,也许真的会败家,我学了文学,至少已经得到了国内的认识,我并不是没有力量做这件事的,并且在这私欲横流的世界,我如能抱定坚贞的意志,不为名利所摇惑,未始不是做父母的可以觉得安慰的地方。”

民国十七年戊辰(一九二八年) 三十三岁

仍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法学院、大夏大学(校长王伯群)等校授课。

一月,《自剖文集》由新月书店出版,江小鹣作封面。

二月,英国诗人小说家哈代(Thomas Hardy)卒,享年八十八岁。先生诗《哈代》(《猛虎集》)云:

“哈代,厌世的,不爱活的,这回再不用怨言,一个黑影蒙住他的眼,去了,他再不漏脸。八十八年不是容易过,老头活该他的受,抗着一肩思想的重负,早晚都不再放手。”

三月,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加拿大结婚。

十日,《新月》月刊创刊。由先生主编,参与其事者有:胡适、梁实秋、叶公超、刘英士、闻一多、潘光旦、饶孟侃、余上沅、张禹九等。关于新月月刊筹办的经过,梁实秋在《忆新月》一文中说:

“……徐志摩四出访友,约集了潘光旦、闻一多、饶子离、刘英士和我。那时候杂志还没有名称。热心奔走此事的是志摩和上沅,一个负责编辑,一个负责经理……上沅传出了消息,杂志定名为新月,显然这是志摩的意思……上沅又传出了消息,说是刊物决定由胡适之任社长,徐志摩任编辑,我们在光旦家里集议提出了异议,觉得事情不应该这样的由一二人独断独行,应该更民主化,由大家商定,我们把这意见告诉了上沅。志摩是何等明达的人,他立刻接受了我们的意见。新月创刊时,编辑人是由五个人共同负责,胡先生不列名。志摩是一团热心,不大讲究什么办事手续,可是他一团和气,没有人能对他发脾气。胡先生事实上是领袖人物,但是他从不以领袖自居。”

先生在发刊辞新月的态度中说:

“我们这几个朋友,没有什么组织,除了这月刊本身,没有什么话,除了在文艺和学术上的努力,没有什么一致,除了几个共同的理想。”“凭这一点集合的力量,我们希望为这时代的思想增加一些体魄,为这时代的生命,添厚一些光辉。”“要从恶浊的底里,解放圣洁的泉源,要从时代的破烂里,规复人生的尊严——这是我们的志愿。”

《新月》杂志虽然在发刊辞中标明了“我们这几个朋友,没有什么组织,除了这月刊本身,没有什么话,除了在文艺和学术上的努力,没有什么一A,除了几个共同的理想。”但仍然有人恶意的给这些人加上一顶“新派”的帽子。所以,梁实秋在写《忆新月》一文时,特别加以澄清:

“不过办这杂志的一伙人,常被人称做为‘新月派’,好像是一个有组织的团体,好像是有什么共同的主张,其实这不是事实。我有时候也被人称为‘新月派’之一员,我觉得啼笑皆非。如果我永久的缄默,不加以辩白,恐怕这一段事实将不会被人知道。这是我写这一段回忆的主要动机。胡适之曾不止一次的述说:‘狮子老虎永远是独来独往的,只有狐狸和狗才成群结队!’办新月杂志的一伙人,不屑于变狐变狗。‘新月派’这一顶帽子是自命为左派的人所制造的,后来也就常被其他的人所使用。当然,在使用这顶帽子的时候,恶意的时候比较多,以为一顶帽子即可以把人压个半死。其实一个人,如果他真是一个人,帽子是压不倒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