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次级自我的博弈规则

说到博弈论,就意味着至少分为两种情况:一种建立在华尔街的市场定价机制之上,另一种建立在亲属关系之上。除此之外还有更多吗?我们发现,前面介绍的各个次级自我都有自己的一套游戏规则。由于我们的进化利益在涉及企业、血亲、朋友、老板、约会对象和配偶时各不相同,所以每个次级自我都会按照自己的规则进行谈判。至于具体是哪一个次级自我出来参战,则要看战场上的“对手”是谁。

团队回报:社交博弈

友谊的回报是丰厚的。当你想哭时,朋友会给你一个肩膀来依靠;当你要搬大件家具时,朋友会助你一臂之力;当你读到那些创造财富的成功故事时,常常会发现朋友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例如,有个人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他被誉为“流行音乐史上最成功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他出版了60多张金唱片(销量超过50万张),其中一首歌被2 000多位艺术家翻唱。这首歌的名字叫“Yesterday”,其作者之一保罗·麦卡特尼后来成为英国最富有的人之一。2010年,他的净资产就达到了7.41亿美元。

然而,如果没有麦卡特尼在15岁时结下的一段深厚友谊,这一切就不可能发生。那一年,他去观看一场名为“The Quarrymen”的本地爵士乐团的演出。当时,该乐团的主唱约翰·列侬还是个17岁的狂妄少年,他邀请麦卡特尼加入该乐团。后来两人组成了歌曲创作组合,并约定所有创作的收益都由他俩平分。在长达几十年的友谊中,二人共同创作了约180首歌,其中大部分歌曲都由他们自己的乐队录制,乐队的名字后来改为“甲壳虫”(The Beatles)。

列侬和麦卡特尼这种有福同享的形式在朋友间很常见。几十年后,当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和好朋友史蒂夫·乔布斯创办苹果电脑公司时,他们二人各自持股50%。尽管沃兹尼亚克的父亲认为这非常不公平,因为他儿子设计了苹果一代电脑,而乔布斯在技术上几乎没提供什么支持。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人类学家艾伦·菲斯克认为,人类大脑中拥有不同的系统被用来计算与不同的人之间的交易。菲斯克的这个理论是根据他在西非所做的人类学调查得出的。通过与布基纳法索的莫西人(Mossi)共同生活,他观察到当地村民根据交易方的不同,会交替使用截然不同的交易方式。之后,菲斯克惊讶地发现,美国人也采用了同样的交易模式,并且他在其他文化中也发现了同样的模式。

我们已经认识了菲斯克理论中的两种模式:第一种是市场定价模式(market pricing),理性经济学家认为人们就是用这个冷血的货币机制完成了大部分决策。第二种为共享模式(communal sharing),即在亲人间使用的模式,就像迪士尼兄弟,或是玩囚徒困境游戏的双胞胎。这套模式适用于亲人间的互动,其规则包括“尽力给予”、“按需索取”、“不计个人得失”等。我们之前认识的育儿型次级自我就是在使用共享模式。

第三种模式是对等互惠模式(equality matching)。这是指同辈或朋友之间的交易模式,例如列侬和麦卡特尼,或是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社交型次级自我一般会采用这套规则。当大脑在运行这个程序时,你会感到每个人获得机会的概率是相同的。游乐场里嬉戏的孩子使用这个系统,一同拼车的成年人也是如此。在朋友之间,严格的数学计算并不是必要的。如果我邀请你来家里吃饭,下次你就会请我。作为轮流做东的朋友,我不会计较你是不是专业厨师,也不会用五星级的标准要求你为我做牛排,你倾尽所能炸个薯条就不错了。

菲斯克把这种朋友机制与理性经济学家的市场定价机制作了对比。在市场定价机制中,人们根据所得按比例支付,仔细计算市场价值,每个人都要斤斤计较地为自己谋取最大收益,并允许拥有最多资本的人获得最大份额的好处。要理解理性经济学模式和朋友模式之间的区别,请想象一下,你在朋友家吃完晚饭,拿到一份账单,计算出朋友招待你的上等葡萄酒、牛排和精选蘑菇的总价,减去你前一周招待他们的费用,再加上额外50%的附加费,以补偿朋友为准备美食所花费的时间和他精湛的厨艺。这差不多就是你去高级餐厅结账的方法。如果你真这样做了,结果会怎样?理性经济学的模型适用于公开市场的商品交易,但如果用于朋友之间,不仅非常不合适,而且是对于友谊的一种侮辱。朋友间应该是轮流付出的,而且双方都对这种模式非常满意。

一项研究发现,人们会把他人对自己的给予分成若干不同的类别。有时候别人给予你爱,有时给你地位,有时给你金钱或物质。研究人员让受试者设想自己给予他人爱(告诉某人你爱他,喜欢跟他在一起)、地位(向某人表达你的尊敬)、物质(你把自己拥有的某件物品送给某人)。然后,研究人员询问受试者在每种情况下都希望得到什么回报。假如你付出了爱,那么你希望对方回报以爱、物质、金钱,还是替你办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