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育儿室和大学(1812—1834) 第四章(第4/4页)
他没有忘记它——我们的“老房子”32。
故居,老友!在满目荒凉中
我终于又把你造访;
往事历历又从心底浮起,
我在怅惘中向你凝望。
庭院寂寂无人打扫,
枯井坍毁腐草丛生;
园中不闻绿叶的瑟瑟声,
但见它们在泥泞中发黄、霉烂。
房屋年久失修,一片凄凉,
墙上的泥灰剥落殆尽;
乌云在上空徘徊,
俯视故园也该悲从中来。
我走进屋子。照旧是那些房间,
一位老人曾在这里喋喋不休,
我们不爱听他的牢骚不满,
更怕他那冰冷的语言。
我到了那个房间,我的朋友
曾在这里与我促膝谈心;
许多金光闪闪的思想,
就是在这小屋中诞生。
星光悄悄射进窗户,
墙头的字迹还依稀可辨;
当年青春在心头沸腾,
是我们亲手把它们刻写。
这屋子曾充满往日的欢乐,
光辉的友谊也在这里成长;
现在成了寂寞凄恻的天地,
墙角边挂满了蛛网游丝。
我突然感到惊恐,打一寒颤,
仿佛我是站在墓地,
要召唤亡故的亲友,
却没有一人从泉下醒来。
1 指1833年6月7日奥加辽夫给赫尔岑的信。
2 即第二章中提到的彼·基·埃森,当时任彼得堡总督。
3 指奥加辽夫之父普拉东·波格丹诺维奇·奥加辽夫。
4 引自奥加辽夫的长诗《感怀》的第二卷。
5 希腊传说中反抗暴君的英雄。席勒曾根据这个传说写成叙事诗《人质》,“要从暴君手下解放城市”一句即引自该诗。
6 见席勒的剧本《威廉·退尔》第四幕第三场。
7 比龙(1690—1772),原为德国人,来到俄国后,成为安娜·伊万诺夫娜女皇(1730至1740年在位)的宠臣,以专横暴虐闻名。
8 指专门照料孩子的老仆人。
9 约希姆是当地著名的马车制造商。
10 维特贝格(1787—1855),俄国建筑师。
11 指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维特贝格的神庙是由他主持奠基的。
12 俄国南部靠近黑海和亚述海一带,在帝俄时称新俄罗斯。
13 约瑟夫二世(1741—1790),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曾两度访问俄国,与叶卡捷琳娜二世订立盟约,鼓励她向南发展,与土耳其争霸。
14 雅各是《圣经》中的人物。关于雅各与上帝的使者角力的事,见《创世记》第三十二章。
15 奥加辽夫于1833年离开了莫斯科大学,这段话与下面那段话一样,均录自他在该年6月写给赫尔岑的信。
16 指赫尔岑的流放。
17 希腊神话中的英雄,曾从天上盗取神火赐给人类,因而触怒天神,被锁在高加索悬崖上。
18 这时赫尔岑是与他的夫人纳塔利娅一起登上麻雀山。
19 指女作家图尔涅米尔。
20 卡拉姆津(1766—1826),俄国著名诗人和历史学家。阿格东是他的诗《我的阿格东墓上之花》的主人公。
21 见《哲学书简》。——作者注拉法依尔是席勒的《哲学书简》中两个通信人之一。
22 引自普希金的《叶夫根尼·奥涅金》中《奥涅金的旅行》一章。
23 原文是德文。这句话出自德国女作家贝蒂娜的《歌德与一个孩子的通信集》。贝蒂娜于1806年认识歌德,并热恋歌德,但那时歌德已五十七岁,因此她常用孩子的口吻与他通信。
24 原文是法文。
25 席勒的诗歌对我没有丧失影响:几个月前我还给我的儿子读了《华伦斯坦》这部巨著!任何人,凡是对席勒失去趣味的,不是衰老了,便是成了迂夫子,不是感情僵化,便是麻木不仁。至于那些早熟的老成少年,他们在十七岁已熟知了他的“缺点”,对于这些人有什么好说的呢?……——作者注
26 斐艾斯柯和凡里纳都是席勒的剧本《斐艾斯柯在热那亚的谋叛》中的人物。斐艾斯柯是热情洋溢的青年,反抗暴君的勇士,但企图在夺取政权后实行独裁,自己成为暴君。凡里纳则是真正的共和主义者,仇恨王权原则本身。最后,凡里纳杀死了斐艾斯柯。
27 卡尔·穆尔是席勒的剧本《强盗》的主人公。波查侯爵是席勒的剧本《唐·卡洛斯》的主人公。二者都是反抗专制暴政的战士,波查为人民而活着,更是席勒的理想人物。
28 指沙皇尼古拉一世。
29 指绞死五个十二月党人的绞刑架。
30 写于1853年。——作者注(按:这是指作者遇到一系列不幸事故之后,见本书第五卷《家庭悲剧》。)
31 俄国高加索一带的地名。
32 指赫尔岑家1824至1830年间居住的房子,在莫斯科市内。下面是奥加辽夫后来重游旧地后写的诗,题为《故居》。